高温条件下固井水泥浆的适应性分析
罗鑫虎
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固井公司 辽宁盘锦 124010
引言
常规水泥体系在高温状态下容易出现稠化时间缩短、水化不均衡、力学性能变差以及结构耐久性降低等现象,造成封隔失效、井壁破坏甚至井筒报废,在工程实践中,常规配方与施工参数难以满足高温作业对于材料性能稳定性的要求,亟需展开针对性的机制研究以及材料体系重构 [1]。为应对高温给水泥浆性能带来的多维度干扰,需要从基础性能演化机制入手,结合材料改性与体系优化策略,构建有高温适应性的固井材料体系,实现复杂井下条件下的安全高效封固。
1 固井水泥浆的基本性质
固井水泥浆在油气井固井作业中是一种重要材料,它的基本性质对固井质量以及井筒的长期完整性具有决定性作用,水泥浆主要由硅酸盐类胶凝材料、水、外加剂以及矿物掺合料构成,它的工作性能包括流动性、稠化时间、水泥浆密度、失水量以及初凝终凝时间等方面。在地下地层温度和压力出现剧烈变化的工况下,水泥浆需要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以此满足泵送施工的要求,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稠化形成水泥石,保证井壁与套管之间形成坚固密闭的封隔层。水化反应是水泥浆性能发生变化的核心过程,此过程的速率受到温度、材料种类以及水灰比的控制,最终对水泥石的力学强度、结构稳定性以及抗渗性能产生影响。
2 高温对固井水泥浆的适应性影响
2.1 高温对水泥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在高温环境中,水泥浆的流变性能出现明显改变,具体表现为黏度急剧下降、触变性减弱以及屈服应力失去控制,使泵送阻力增大,流动稳定性变差,随着温度升高,水化反应速度加快,浆体内部结构迅速演变,颗粒的絮凝与分散状态容易失衡,削弱剪切稀化特性,对浆体在套管环空中的分布均匀性产生影响。浆体结构受热不稳定还可能引起早期稠化现象,导致泵送窗口缩短,严重时出现卡泵或水泥浆提前失效等工程问题,流变曲线形态在高温下表现非线性增强趋势,施工参数的调控难度大幅提高。
2.2 高温对水泥浆水化反应的影响
在高温环境中,水泥浆的水化反应表现出加速以及非均匀两种特征,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现指数级提高,使水泥颗粒的溶解速度以及水化产物的形成速度都有较大提升,高温使 C3S 和C3A 反应过程不协调,造成早期热峰过高,并且引起体系内部应力积聚,最终产生结构微裂隙,或者导致水化壳层形成出现障碍 [2]。快速反应可能造成水化产物分布不均匀,形成密实性比较差或者力学性能不稳定的水泥石区域,热诱导的相变行为让部分稳定性较差的水化产物,如钙矾石、单硫铝酸钙等在高温下变得不稳定,引起结构破坏以及长期性能退化。
2.3 高温对水泥石力学性能的影响
水泥石在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表现出复杂的热力耦合响应,早期强度由于水化反应加速可能出现短时间内的快速增长,然而在中后期容易由于内部缺陷的积聚而出现强度回落,甚至脆性增强。热应力集中推动微裂缝沿着晶界扩展,使结构完整性降低以及弹性模量波动,对套管与地层之间的封固持久性产生影响。高温环境还促使水泥石中部分水化产物的晶型发生改变,如 C-S-H 凝胶结构重新排列,引起收缩效应以及孔隙率升高,削弱抗压和抗折性能。
2.4 高温对水泥浆耐久性与稳定性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自身的化学衰变速度加快,而且水泥石的微结构更易于遭受侵蚀介质的破坏,高温使结构发生重排以及孔隙率升高,造成渗透性上升,导致抗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其他腐蚀性气体的屏障作用被削弱。钙基水化产物在高温状态下稳定性降低,容易出现分解或者溶蚀反应,导致体系化学平衡被破坏,并且引发次生孔隙的形成。
3 高温条件下固井水泥浆的适应性改进策略
3.1 高温缓凝剂与流变调节剂的应用在高温环境中,水泥浆的稠化时间明显缩短,泵送时间限制受到影响,并且早期失效的风险也会增加,引入缓凝剂,能有效地延缓水化反应过程,对浆体的稠化速率进行控制,延长施工操作的窗口。缓凝组分包括有机羧酸类、磷酸盐类以及它们的复合物,其调节机制主要凭借抑制水泥颗粒表面的溶解,以及螯合钙离子的浓度,以此减缓C3S 和C3A 的反应速率 [3]。在高温作用下,流变性能容易失去控制,引入流变调节剂提高浆体的结构网络,改善剪切响应能力,提高浆体在套管环空中分布的均匀性。
3.2 高温抗压与抗裂增强材料的引入
固井水泥石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出现微裂缝扩展以及强度退化,通过提高材料的加入提升其抗压以及抗裂的能力。硅粉和矿渣粉作为常用的掺合料,在水化过程中参与二次反应,生成更多的 C-S-H凝胶,提高微观结构的致密度并且降低孔隙率,以此提高抗压强度。纳米二氧化硅由于比表面积大且表面活性强,可以加速水泥的早期水化,填充微孔结构,有效阻挡裂缝萌生以及扩展的路径,提高水泥石的抗裂性能。
3.3 特种水泥体系的高温适配设计
传统的硅酸盐水泥在高温条件下出现水化产物不稳定以及抗腐蚀能力欠佳等一系列问题,采用特种水泥体系,可以从根源上提升其适应性。铝酸盐水泥有高温快速硬化以及结构致密等特性,适合应用于高温快速封固的工况,但是由于其早强特性,需要搭配缓凝剂防止出现失控反应。硫铝酸盐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生成的钙矾石和铁酸钙,拥有良好的耐热性以及体积稳定性,在高温条件下可以维持结构的连续性以及有较高的强度,复合水泥体系借助多种胶凝材料的耦合设计,在热应力、化学侵蚀以及微裂缝控制等多个方面实现性能互补,一般以硅酸盐水泥作为基体,协同铝酸盐或者硫铝酸盐体系构建高稳定性的骨架结构。高温适配设计要考虑不同水泥矿物成分的反应热效应、产物晶型稳定性以及其与添加剂的界面作用,构建多尺度匹配机制,以此满足不同井下热场环境下的安全封固需求。
3.4 配比优化与多组分协同改性
固井水泥浆在高温井下的工况中,为了实现结构稳定以及性能均衡的目标,要依靠精确的配比控制以及多组分协同机制的构建,通过调控水灰比有效地平衡流动性与稠化时间,在高温条件下需要降低水灰比,以此减少因水化速率突然增加而引发的早凝风险。对胶凝材料之间的比例进行调整,比如适当引入矿物掺合料替代部分硅酸盐水泥,改善水泥浆的热稳定性以及体积变化控制能力。添加剂的种类以及剂量应依据高温响应曲线进行精细设定,凭借缓凝剂、流变调节剂、提高材料等多种功能组分的协同作用,实现稠化过程控制、力学性能提升以及化学稳定性提高的综合改性目的。
结论
高温井下条件对固井水泥浆的流变行为、水化反应、结构完整性以及服役稳定性造成干扰,具体体现为早凝倾向增强、热应力促使裂缝发展以及微观结构稳定性降低,合理选用缓凝剂和流变调节剂可以有效延长施工时间,并且改善流动性能,引入功能性掺合料可以提升水泥石的抗压和抗裂能力,构建有较强高温稳定性的特种水泥体系,能够适应不同热场环境的需求,同时借助配比优化和组分协同实现多维性能的均衡提升。
参考文献
[1] 侯海欧 . 抗高温高密度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 [J]. 石油化工应用 ,2022,41(07):60-62+71.
[2] 陈荣耀 , 宋建建 , 武中涛 , 石礼岗 , 赵军 , 王学春 ,刘仕康 . 耐高温高密度防腐固井水泥浆 [J].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22,39(05):601-607.
[3] 李小林 , 刘文明 , 信婧敏 , 齐奔 , 凌勇 . 固井水泥浆用高温稳定剂 BH-HS004S 的研制与应用 [J]. 石油化工应用 ,2023,42(07):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