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载思、培养思辨
杨莉楠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第三小学 516083
(一)引导学生实现深度阅读
思辨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深度阅读,促使学生厘清阅读文本所描述的内容和所要宣泄的情感,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能力的锻炼、进步与发展。而这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中的阅读需求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促进学生掌握思辨性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引导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高效的阅读方法,以满足其种种学习与生活中的阅读需求。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阅读理解,更是对阅读方法及其技巧的掌握,后者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显然是积极且有益的。
(三)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式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创新着、进步着、发展着。作为教师,我们要立足教育实际,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及其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需要让思辨能力点亮课堂的火花。本文结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段学习内容,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简述自己的实施策略。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段学习内容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学段学段内容主要围绕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采用阅读、观察、请教、讨论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说出想法、理由,达到乐于分享的目的。

纵观三个学段学习内容,我们发现思辨内容是逐级递增,外延见广的。随着学段的升高,学习内容也逐步递增。从第一学段的发现到第二学段的尝试再到第三学段的发现并思考,对象的外延在逐步扩大,思辨要求也逐渐提高,逐步上升。
思辨性阅读在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具体实施
1. 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境:说说谁的办法好。
语文二年级第五单元的总目标为:能根据具体的情境体验角色,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能从故事的不同测面角度谈看法,联系实际生活经验谈事例,其中有几个主人公:《寓言二则》养羊人、《寓言二则》揠苗人、《画杨桃》的美术老师、《寓言二则》小马妈妈,都是根据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打破固性思维,意在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谈看法。
单元教学任务框架:

第一、二个活动是“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通过找一找人物的语言、动作,体验《亡羊补牢》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等心理的变化,加深学生对形象的感受。
第三个活动是“换个位置看一看”。《画杨桃》人物对话较多,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朗读,体验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获得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的启示。
第四个活动是“谁的办法最有用?”凭借具体的词语找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结合《语文园地五·字词句运用》感悟词语的情感色彩,在角色体验中朗读《小马过河》,复述《小马过河》的故事,找找小马过河靠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例举事例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想想解决的好办法。
本单元的课文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要避免把语文课上思品课。对故事揭示的道理不要做过深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内容,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
2. 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保障学生的思辨权
教学中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质疑。学生忙起来,动起来,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时,我列出以下提纲引导学生表达思维。

引导学生从养羊人的语言、动作,体验《亡羊补牢》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第一次丢羊以后,要紧扣养羊人的反问,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养羊人不以为然,不听劝告,不愿意修养圈。第二次丢羊后,紧扣养羊人的所想所做,抓住关键词“后悔”赶紧”“再也没有丢过”等关键词引导学生读好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态度的变化。再通过“我当小演员”。请同学表演养羊人不听劝告和养羊人亡羊补牢的片段。

在《画杨桃》这篇课文中,学生先读读课文,再根据表格找一找,说一说,填一填。填好之后换个角度看一看,并回答
我认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
我觉得:如果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与我们想的不一致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学习、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画杨桃”的事情吗?说说你是怎么办的?

3. 突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思辨魅力。
例如课文《小马过河》,这是一篇情节生动有趣的童话,对话很有特点,又特别接近儿童的口语,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文结构清晰,遇到困难——问老牛——问松鼠——老马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扎实训练学生的语言,同时注重挖掘文章内涵,注意将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以下带来了一个教学小片段:
教师提问:“小马妈妈说的话,是不是一定是正确?
师 : 小马妈妈说“凡是都要自己亲自去试一试”,你觉得说的对吗?真的凡事都可以尝试吗?
同学1: 我觉得不全对,有的事我们不能去尝试,比如你本来就有心脏病,你还想去填蹦极,这种就是不可以的。
同学二: 还有不能尝试去缅北那些地区,有诈骗的、有贩毒的、有军火的同学三: 我们不能尝试私自去河里游泳,对我们的生命有威胁。
教师总结 : 是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大人的话,但是也不能没有自己的判断,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理由,与大人进行沟通,只要有道理,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自己,珍爱生命是我们的底线,任何可能伤害自己的事都不能去尝试。
其他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认为通过生活情境,在真实而复杂的语言运用环境中获得真实的个人体验,把学生“带入”了他们似曾有过、正在拥有、确认会有甚至向往拥有的思辨情境中。
语文教学中的“思辨阅读”,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即自觉地分析与论证,审慎地权衡与判断,从而提高阅读的准确性、明晰性与合理性,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标。打造“思辨语文课堂”,以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旨归,我们的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顾小华 .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以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故事”教学为例 [J]. 留学 ,2024,(11):57-59.
[2] 赵婕 . 低年级思辨性阅读中应培养学生证据意识——以二下《画杨桃》教学为例 [J].小学教学设计 ,2024,(13):8-10+14.
[3] 刘畅 .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研究 [N]. 山西科技报 ,2024-04-2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