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党支部品牌建设实践和探索

作者

吕正象

宁榆工业服务中心

引言​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建面临工作场景多元化、党员需求差异化的新挑战,传统“按部就班”的党建模式难以激发组织活力。党支部品牌建设作为创新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提炼独特的精神内核、设计特色活动载体,将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深度融合,既能增强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又能以品牌影响力带动群众、凝聚力量。当前,部分党支部存在品牌意识薄弱、建设同质化等问题,亟需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品牌建设路径。基于此,研究党支部品牌建设的实践方法,对提升基层党建实效性、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支部品牌建设的现状与价值

(一)当前党支部品牌建设的突出问题

党支部品牌建设存在三方面典型问题。品牌定位模糊,部分党支部缺乏对自身职能、特色的深入挖掘,盲目模仿其他组织的品牌模式,导致品牌名称大同小异,难以体现自身优势,如多个党支部均以“先锋”“模范”命名,缺乏独特辨识度。载体创新不足,品牌活动多停留在“读文件、学理论”的传统形式,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党员参与积极性低,品牌影响力局限于组织内部。长效机制缺失,品牌建设依赖短期活动推动,缺乏持续投入和系统规划,活动结束后品牌效应迅速弱化,难以形成稳定的品牌形象。这些问题使得品牌建设沦为“面子工程”,未能真正发挥增强组织功能的作用。

(二)党支部品牌建设的核心价值

党支部品牌建设具有多重现实价值。对组织而言,品牌是党支部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通过凝练统一的价值理念,能增强党员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工作而言,品牌建设能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将品牌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如“技术攻坚”品牌可引导党员在项目研发中发挥带头作用,以党建优势破解业务难题。对群众而言,鲜明的品牌形象能让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党组织的存在与作为,如“便民服务”品牌通过常态化志愿服务,拉近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增强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对党员而言,品牌活动为党员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平台,在参与品牌创建过程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彰显,自我价值感进一步提升。

二、党支部品牌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职能定位,突出个性特色

党支部品牌建设必须与自身职能紧密结合,避免脱离实际的“凭空创造”。不同类型的党支部应根据工作领域提炼特色,如生产一线党支部可围绕“安全生产”“技术创新”打造品牌,服务型党支部可聚焦“便民惠民”“高效服务”设计品牌。在品牌命名、理念提炼时,要避免抽象化、同质化,多用具象化的表达体现个性,如以工作场景、核心任务为灵感来源,使品牌既能反映支部职能,又能让人印象深刻。只有立足自身实际,品牌才能真正扎根于工作土壤,获得党员和群众的认同。

(二)聚焦作用发挥,强化实践导向

品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党支部更好地发挥作用,而非追求形式上的“光鲜亮丽”。党支部需将品牌建设与中心工作、群众需求相结合,以实践成效检验品牌价值。在品牌活动设计上,要突出实践性、实效性,如“难题攻坚”品牌可组织党员成立突击队,针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攻关;“结对帮扶”品牌可推动党员与群众、新老员工结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践行品牌理念。通过将品牌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使品牌成为推动工作的“催化剂”,让党员和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变化中

感受到品牌的力量。

三、党支部品牌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精准定位品牌内核,凝聚思想共识

品牌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党支部需通过座谈讨论、征求意见等方式,组织党员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工作特点和群众需求,共同提炼品牌理念。理念表述要简洁易懂、富有感染力,如“微光成炬”体现小支部汇聚大能量的信念,“匠心筑梦”突出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品牌名称要兼具辨识度和亲和力,避免使用生僻词汇或过于宏大的表述。确定品牌内核后,通过主题党日、宣传栏、线上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组织党员围绕品牌理念谈认识、谈打算,使品牌理念内化为党员的思想自觉,为后续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二)创新品牌活动载体,激发参与活力

丰富多样的活动是品牌落地生根的关键。党支部需设计与品牌理念一致的特色活动,让品牌“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活动形式要突破传统模式,增强互动性和吸引力,如开展“品牌先锋岗”评选,每月评选在践行品牌理念中表现突出的党员;组织“品牌故事汇”,让党员讲述自己参与品牌建设的经历和感悟;举办“品牌开放日”,邀请群众参与活动,感受品牌魅力。活动内容要与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如“安全护航”品牌可开展安全知识竞赛、隐患排查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党员在参与中提升业务能力,推动工作开展。通过持续创新活动载体,让品牌始终保持活力,吸引党员主动参与。

(三)完善品牌管理机制,确保长效发展

品牌建设需要长效机制支撑,避免“一阵风”式的短期行为。党支部需建立三项机制:品牌创建责任机制,明确支委成员、党小组长的职责分工,将品牌建设任务分解到人,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品牌活动常态化机制,将品牌活动纳入支部年度工作计划,固定活动时间、内容和形式,如每月开展一次品牌主题实践活动,每季度总结一次品牌建设成效;党员参与激励机制,将参与品牌建设的表现作为党员评议、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在品牌创建中表现突出的党员给予表彰,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某党支部将品牌活动参与情况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年度积分前 10% 的党员优先推荐为优秀党员候选人,党员参与品牌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通过机制化管理,使品牌建设成为党支部的经常性工作,推动品牌持续发展。

结语​

党支部品牌建设是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实践,通过精准定位、创新载体、完善机制,能有效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党建工作从“无形”变为“有形”,从“被动”变为“主动”,让党支部在推动工作、服务群众中展现更强活力。实践表明,成功的党支部品牌既能成为党员发挥作用的舞台,又能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为基层党建注入新的动力。未来,党支部需在品牌定位的精准性、活动的实效性、管理的长效性上持续发力,使品牌建设真正成为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的有力抓手,为党的事业发展筑牢基层根基。

参考文献

[1] 沈军, 安超, 周玮.“四红”党支部建设催生“巴南红”品牌[J].企业文明 ,2025,(07):80-81.

[2] 毕延浩 , 徐晓敏 , 吴文斌 . 堵点节节打通工作层层抓实 [N].东方烟草报 ,2025-06-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