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训练对小学生语感培养的促进作用
曹宇蕊
横山区第七小学 陕西 榆林 719100
引言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语感的形成是影响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古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凝练,音韵和谐,意境深远,具备独特的审美与教育价值。诵读古诗不仅是记忆与背诵的过程,更是通过声音、节奏与情感激发语言感知力的重要途径。反复吟诵的韵律美与情境意象能够激发学生对汉语音韵的敏锐度,帮助他们在不自觉中把握语言的内在规律,为后续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生语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被认为是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的语感水平发展并不理想。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语言习得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语言储备有限,词汇量和语句结构的掌握还不够系统,导致在理解语境、把握语义和体会语言韵律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应试导向的教学模式下,课堂过于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和课文内容的记忆,忽视了语言体验的过程,使学生缺乏在真实语境中感受语言美感的机会,语感的形成受到较大制约。一些学生在语音、语调、节奏的感知上存在障碍,难以通过听觉和口语表达来理解语言的情感色彩与语义变化,导致语言直觉能力难以自然生成。
在小学阶段,语感培养的不足还与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的局限性密切相关。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过于依赖讲解与记忆,教师在课堂上偏重知识讲授,缺少情境化、互动化的语言训练,导致学生在语境迁移和语言内化方面存在困难。教材中虽然包含一定数量的古诗,但多数教学环节停留在字面意义和词句解释,缺乏对诗歌韵律、节奏、意境等方面的深入感知训练,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古诗本身的语言美育功能。与此同时,家庭和社会环境对语感的培养也存在局限。很多家庭缺乏有意识的语言引导,学生日常接触的语言环境以口语化、碎片化的信息为主,与古诗文的语言特征差异较大,无法有效支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语言直觉和语音节奏感。
影响小学生语感培养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的缺失。语感的形成不仅是认知过程,更依赖情感的投入和审美的感受。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情感共鸣,就很难在诵读中体会语言的音韵美和意境美。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声音、节奏和画面想象去进入古诗的情境,导致诵读变成机械化的背诵任务,缺乏主动探索语言美感的动力。此外,课堂缺乏多样化的表达与互动环节,学生在朗读、吟诵、表演等多维度训练上的机会有限,不能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和情感等多重感官协同参与语言体验。长期以来,这种缺少审美体验和情感投入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语感发展缓慢,无法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语言规律,影响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古诗诵读训练促进小学生语感形成的有效策略
古诗诵读训练在促进小学生语感形成的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其有效策略需要从语言特点、教学方法和情感体验三方面入手。古诗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平仄对仗和韵律和谐,在反复诵读中,小学生能够通过声音刺激形成对语音、节奏和重音的敏感度。通过在课堂上有节奏地反复吟诵,学生逐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汉语的声调变化与语句的停顿规律,进而提升语言的整体感知力。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古诗的音韵特点进行语音指导,让学生在正确的节奏和语调中感受汉语的音乐性,这不仅有助于语感的自然生成,还能为日后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打下坚实基础。
有效的古诗诵读训练还需要注重情境化和互动化的教学设计。传统的机械背诵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而通过创设与诗意相符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古诗意境,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音乐或实景,引导学生在视觉、听觉和情感的多重刺激下,深入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和情绪变化。同时,分角色朗诵、小组吟诵和师生互动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欲望,让他们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真实的语言体验。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语音、节奏、语义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对语言内在规律的敏锐感知,这种感知力是培养高水平语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古诗诵读训练中,重视个体差异并采用多元化策略同样至关重要。小学生在语音感知、语言积累和情感体验方面存在不同的基础和特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和个性化训练。对于语音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慢读、轻吟、分句训练等方式帮助其掌握韵律;对于具备一定语言积累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情感化表达与意境再现,提高语言美感的感知力。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延伸古诗的语言体验,通过亲子共读、课外吟诵等方式丰富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多维度、多层次的接触中不断强化语音、语义和节奏之间的关联。多元化的古诗诵读训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音韵规律,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直觉,使语感培养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实现。
结语:
古诗诵读训练在小学生语感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在节奏、韵律、意境和情感等多维度的综合训练,学生能够在反复吟诵中逐步形成对语言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合理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升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敏感度,还能在丰富的语言体验中促进语言内化与表达能力的同步发展。借助情境化、互动化与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古诗的语言美与审美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效推动小学生语感的自然生成与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 . 古诗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2021, 38(4): 45-48.2. 陈晓燕. 小学生语感培养策略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 2020,29(2): 112-115.3. 赵宏伟 . 古诗诵读对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影响 [J]. 基础教育研究 , 2022, 34(6): 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