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英语教学与专业技能融合的路径与案例探讨

作者

林玲

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 833400

高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英语作为跨专业通用语言工具,在职业技能提升和国际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英语教学常与专业学习脱节,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职业情境和应用动力。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如何将英语学习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重要课题。本文将通过路径分析与案例研究,探讨英语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法。

一、高职英语与专业技能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职业岗位对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际需求

对于许多学生来讲,英语或许是一门抽象且难以应用的学科。然而,将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后,学生能够意识到英语在实际工作和职业领域的重要性,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与兴趣。这样,他们更有可能投入更大的努力学习和应用英语,以提升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此外,现实工作环境要求员工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通过融合高职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可以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脱节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高职英语课程与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之间往往缺乏有效衔接。部分课程内容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忽视了与职业场景相关的应用训练,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难以转化为实际岗位所需的技能。同时,教材设置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未能充分反映新兴职业领域对英语的具体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少跨学科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往往局限于听说读写的单一训练,缺乏结合专业背景的综合任务。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出现“学用脱节”的现象。

(三)融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价值

将英语教学与专业技能相融合,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掌握与岗位相关的实践能力。融合教学能够通过真实任务和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在完成专业操作的过程中应用英语,从而增强语言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学生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还在语言表达、跨文化交流和职业思维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融合模式下的教学更强调团队合作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适应现代工作环境的复合化需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英语与专业技能融合的实践路径与案例

(一)基于职业情境的任务型英语教学设计

任务型教学设计强调通过模拟真实职业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并运用专业技能。教学活动可结合岗位实际需求设置情境,如商务谈判、产品介绍、客户接待和技术说明等,通过角色扮演、分组合作和任务驱动形式,使学生在互动中提升英语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突出真实性与目标导向,将任务结果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并提供多样化的语言支持资源,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实现语言的理解与输出。此类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也将语言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

(二)跨学科课程融合推动专业知识与语言能力并行

跨学科课程融合是高职英语与专业技能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在英语课程中引入专业知识内容,学生可以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理解相关专业背景。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引入英语导游词讲解与跨文化沟通,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开展跨境交易案例英语分析,使语言学习服务于专业知识掌握。课程融合不仅要求英语教师具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也需要专业教师参与,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通过跨学科融合,学生能在语言运用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形成英语与专业并行发展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程割裂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的良性循环中逐步提升综合素养与职业胜任力。

(三)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开展英语与技能实践结合

校企合作为英语与专业技能融合提供了实践平台。企业需求能够为教学提供真实案例和实践场景,使学生在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将企业文化、岗位需求和行业标准引入英语教学。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习或实践项目,在真实工作场景中使用英语完成任务,提升职业技能与跨文化交流能力。校企合作还能促进教材开发与教学模式创新,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在这种模式下,英语教学不仅停留在课堂层面,而是成为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的引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同时增强了课程的针对性与前瞻性。

(四)典型专业的英语教学融合案例分析

在不同专业领域,英语与技能融合的案例呈现出鲜明特色。例如在护理专业中,英语课程与护理操作流程结合,学生需要在模拟病房场景中使用英语与“患者”进行交流,既锻炼了语言能力,又强化了护理技能。在计算机专业中,英语课程与编程文档、软件使用说明书相结合,学生通过英文资料分析和项目汇报提升了专业英语能力与技术表达水平。在国际贸易专业中,英语课堂结合进出口业务模拟,学生承担报关、合同谈判、货物交付等角色,全面锻炼了语言和业务技能。这些案例的实施证明,融合型教学能显著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应用能力,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操作的参考路径。

(五)融合教学的评估体系与持续改进路径

融合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加以保障。评估体系不仅应关注学生的语言成绩,还应考查其在实际职业任务中的表现与应用能力。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考核、任务成果展示和企业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语言运用与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应建立动态改进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使其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与行业标准。教师在教学中也需不断反思和改进,借助信息化平台收集教学数据,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持续改进路径强调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英语与专业融合不仅停留在短期成效层面,而是形成长期有效的教学体系,从而提升学生整体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

三、结束语

高职英语教学与专业技能的融合不仅是教学方式的革新,也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转型的体现。通过构建情境化、任务化和实践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岗位适应力。实践证明,校企合作、课程融合和案例引入是推动融合的有效途径。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促进英语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深度融合,从而为高职学生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 . 高职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探索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42(12):85-89.

[2] 王丽 .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路径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36):76-79.

[3] 李明珠. 任务型教学在高职英语与专业融合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教育 ,2019,40(5):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