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对托幼一体化“ 保教 +X′′ 资源管理的思考

作者

贺艳琴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阳光苑幼儿园 745400

引言

托幼一体化“ 保教 +X′′ 资源管理是托幼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型模式,在学前教育质量改善、改革创新背景下形成。随着社会和家庭对于幼儿早期教育的期待程度不断提高,托幼机构除了保育教育之外,要整合课程延展、特色活动、健康管理、家园配合等多种资源,以进一步拓展资源功能,实现托幼机构服务功能的延伸、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并且使托幼机构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得到改善与增强。托幼机构可以为儿童提供更为全面均衡的成长环境,也能够助力托幼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夯实保教基础,健全资源体系

在托幼一体化“ 保教 +X′′ 资源管理中,夯实保教基础是构建高质量服务体系的前提。保教工作要建立在科学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理念基础上,以儿童为中心,兼顾安全、健康、生活习惯、认知、语言、社会性和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在资源体系建设中,要根据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指导纲要,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发展的课程和活动方案,实现保育和教育的有机衔接。硬件方面,要合理规划室内外活动空间、生活区、教学区和功能区,选择安全、环保、适龄的教育及生活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是资源体系的重要支撑,要建立科学的招聘标准和培养机制,引进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保教人员,定期开展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儿童心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资源管理上,要创建起物资、课程、人员、信息这四个模块的动态管理系统,保证资源的供应和利用能够精准对接,减少浪费和闲置情况。家园之间的交流途径也要归入到资源体系中,通过家长开放日、育儿讲座、数字化互动平台等多种形式,营造出一种信息流通、协作高效的支撑网络[1]。加强家庭与机构在保教资源运用方面的协同性,在此过程中,应重视资源评估与更新机制,尽快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教具与运作模式,确保资源体系保持活力与适应性。

二、拓展多元要素,融合特色资源

“ 保教+X” 模式里的“ X” 就是指在保教的基础上,加入能满足孩子多样化发展的多元要素,包括艺术、美育、体育、科学启蒙、语言发展、文化体验等等。资源拓展的方向要结合当地的区域文化优势、社区资源条件和孩子的兴趣特点,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独创性的教育内容,比如可以引入非遗工艺体验、地方音乐舞蹈、自然探索活动等,把本土文化资源变成有教育意义的课程内容。在资源融合上要构建跨界合作机制,与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体育场馆、艺术中心等机构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拓展活动空间和学习场景,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真实体验机会。科技资源的引入也是一条拓展路径,在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互动教学,利用虚拟现实展示自然科学现象,搭建 STEAM 探索角等,使儿童在多感官的调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融合资源时,应遵循教育目标,根据儿童的发展情况开展筛选和整合,形成有教育价值且有趣味性的活动方案,实现与保教工作的并行不悖。管理者应当设立资源引进与评价的标准,保障活动内容的教育性、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要特别关注资源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发展领域之间的分配协调,使每位儿童均能在多样要素下获得平等发展机会。

三、优化协同机制,统筹运行效能

托幼一体化机构内部要形成明确的分工体系与沟通链路,使保教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在资源管理与运用时形成密切配合。资源统筹上要设置资源管理专岗或者专责团队,由其负责资源的规划、调配、使用以及维护工作,保证各类资源能在最需要的环节和时机发挥作用。跨部门协同要依靠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到资源需求、使用记录、库存情况的实时共享,解决信息滞后、重复申请的问题。在外部协作方面,应该与社区、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益组织等创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协议合作、项目共办、志愿服务等形式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把这些资源有效地融入到日常教育活动和管理流程当中。运行效能的提高还要依靠制度建设,要制定出明晰的资源申请、使用、守护、报废等流程规范,保证各个流程高效运转。绩效管理是提升协同的关键途径,要把资源应用效率、活动执行质量、员工成长成果等指标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用数据来推动管理改进[2]。协同机制的改进应包含改善人员之间的专业互助和经验分享,可以定期举行教学研讨、资源应用交流、案例剖析等活动,使得整个团队的资源运营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四、强化评估反馈,闭合改进路径

评估与反馈是“ 保教 +X′′ 资源管理里保证质量和不断改善的重要部分,评估体系应该包含资源配置情况、使用效果、教育价值、儿童发展成果等方面,并且要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办法加以分析。从定量角度看,可以凭借资源利用比例、活动参与率、课程覆盖范围、经费开支比率等指标来判定资源管理的效率。从定性角度看,可用教师观察记录、家长问卷调查、孩子访谈等形式搜集多种反馈信息,知晓资源给孩子们的兴趣、能力、习惯、情感发展带来了哪些推动作用。反馈途径要维持通畅,使教师、家长、管理者和外部专家随时提供意见和建议,进而参与到管理决策当中。把评估结果应用到资源调整、课程改善、人员培训、合作模式改良等实际环节中,形成自我修正的运作机制。信息化手段能够给评估提供支持,创建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自动产生资源使用报告和改良意见,加强反馈的及时性和精确度。要想保障评估的科学性,就要设置专门的评估小组或者聘请外部第三方机构,防止内部评估存在的主观偏见,使得改良道路更为客观有效。不断地对评估给予反馈,既提升资源管理水平,又激发机构在教育革新和资源整合方面的积极性,“ 保教 +X′′ 模式就在这种不断改良中维持着活力和竞争力。

五、结束语

总之,托幼一体化“ 保教 +X′′ 资源管理是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其核心在于实现保育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将各种要素纳入系统管理中,满足孩子各方面发展的需求。各个方面的改进与配合,既要有科学的规划和高效的执行,还要有持续的考察并作出动态调整,这样才能保证资源体系具备适应性和创新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来创建资源网络,完善运作机制,加强专业支撑,就能给孩子营造出更为全面且优良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桢映.“ 托幼一体化” 背景下的家、园、社共育实践探索 [J]. 人民

教育, 2023, (22): 77-78.

[2]段泽孝.移交之后“:托幼一体化” 中的国家义务 [J]. 时代法学, 2023,

21 (05): 30-40.简介:贺艳琴(1992.08—)女,汉族,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人,本科,

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托幼一体化研究。基金项目:本文为庆阳市2024 年基础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 新形势

下城镇托幼一体化‘ 保教 +X' ” 研究成果,立项号 QYKTLK[202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