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隧道掘进爆破中装药结构优化与效果分析

作者

王森

葛洲坝易普力四川爆破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2

引言

在隧道施工中,爆破是高效开挖的重要手段,装药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工程质量与安全性有决定性影响。爆破能量的释放、传递与作用范围受装药形式、药量分布及孔距布局等因素制约,不同结构方案会显著改变岩体破碎形态与振动特征。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受限的情况下,优化装药结构能提高掘进速度,有效减少环境扰动与材料浪费。深入研究并改进装药结构设计,是提升隧道爆破施工综合效益的关键路径。

一、隧道掘进爆破中装药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影响因素

隧道掘进爆破过程中,装药结构合理与否对爆破效果影响明显,实际施工却常遇各类问题,一些工程里钻孔布置与装药结构匹配度不够,会让炸药能量分布不均匀,岩体破碎呈现出不规则状态,进而出现超挖或者欠挖现象,药量控制不到位会造成能量浪费,或者破碎程度不足,直接影响掘进效率,也会干扰围岩稳定性。复杂地质条件下,岩体结构面、节理裂隙的发育状况会对爆破能量传递路径形成干扰,使得部分区域破碎不够彻底,另一些区域则因为能量集中产生过大振动,对周边结构与设备安全构成威胁。

影响装药结构有效性的因素包含孔距、排距、装药长度及封泥长度等孔网参数,还有炸药种类、密度与起爆方式等综合条件,炸药爆速与能量释放特性决定对不同硬度岩体的适应能力,选择不合适,能量会在破碎区外耗散,有效利用率随之降低。起爆顺序与延迟时间设定改变爆破作用叠加效应,左右围岩破碎形态和块度分布情况,面对软硬互层或节理发育的岩体,传统均匀装药模式难兼顾能量集中与均匀破碎需求,施工质量因此出现波动。

环境保护与安全管控要求日益严格,装药结构设计中的问题还表现为爆破振动、噪声超过标准,飞石风险也因此加大,振动控制一旦不妥当,不仅可能引发围岩松动塌落,还会对邻近的建筑、管线以及精密设备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封泥材料与长度选择不合理,会直接削弱对炸药能量的约束作用,使得爆破气体泄漏情况加剧,这样既降低了破碎的效率,又进一步增大了对环境的扰动程度。装药结构存在的各类问题与多种技术、环境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必须在设计阶段进行充分评估,并且结合实际条件开展针对性优化,才能为后续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

二、提高爆破效率的装药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与实施策略

提高隧道掘进爆破效率,核心在于对装药结构进行科学优化,让炸药能量在目标区域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面对不同地质条件,需要在钻孔布置方式、装药集中程度及封泥具体参数上进行精细化设计,遇到坚硬致密的岩体,可采用分段装药或聚能装药结构,将能量集中到破碎核心区域,以此增强切割与劈裂的作用效果;若是软硬不均或节理裂隙发育的围岩,则适宜采取差异化装药模式,通过调整药量分布情况与装药实际长度,使能量释放状态与岩体结构特征相互匹配,减少能量不必要的浪费与破碎存在的盲区。优化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数值模拟手段与现场试验数据,对能量场的分布形态、破碎区的具体范围及振动波的传播规律展开分析,确保设计参数能够在实际施工条件下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起爆方式改进是提高爆破效率的重要环节,采用毫秒延时或微差延时起爆,能有效控制爆破能量的时空叠加效应,减少不必要的冲击波干扰,让破碎过程更具方向性与均匀性,导爆索、电子雷管等高精度起爆器材的使用,能提高起爆同步性,还能精确控制延迟时间,改善爆破块度,减少超欠挖现象。孔网参数优化基础上,合理选择炸药类型与装填密度,让其爆速与围岩强度相匹配,可显著提升能量利用率,配合高效封泥材料与足够封泥长度,增强对爆炸产物的约束作用,延长爆破压力作用时间,进而提高岩体破碎效率。

装药结构优化设计实施要结合施工现场动态调整,爆破过程受地质条件变化、设备精度及作业人员操作水平影响,实际效果可能与设计有偏差,需建立完善的现场监测与反馈机制,借助爆破振动监测、声波检测及破碎块度分析,实时评估装药结构与爆破效果的匹配程度,依据监测数据及时修正孔距、药量和起爆顺序。多循环施工中形成稳定的参数优化体系,能逐步实现爆破效率持续提升,在保证施工安全与环境可控的前提下,达成降低成本、提高掘进速度和保障工程质量的综合目标。

三、装药结构优化在隧道掘进爆破中的效果分析与验证

装药结构优化在隧道掘进爆破中的效果表现,主要体现在能量利用率的显著提升和围岩破碎均匀性的改善,炸药能量集中释放在破碎核心区,岩体结构差异调整装药分布,有效扩大爆破作用范围,减少破碎盲区形成和能量无效损耗。实践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装药结构在相同药量条件下,岩体的裂隙发育程度更高,块度分布更趋合理,超挖与欠挖的比例明显降低,围岩稳定性随之增强,因爆破扰动引起的松动带范围缩小,为后续衬砌施工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基础条件,施工安全性与效率也间接得到提升。

在振动控制方面,优化设计降低了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峰值速度,邻近敏感建筑或精密设备区域,爆破振动监测数据显示优化方案的振动幅度低于传统均匀装药模式,延时起爆的控制关联这一效果,合理的延时顺序减少能量叠加产生的冲击波峰值,分散爆破能量的释放时间,让冲击作用柔和。封泥结构的改进在振动控制中作用关键,延长封泥长度和选用高密度封堵材料,增强爆破气体的约束力,提高破碎效率,减弱外泄气流造成的环境扰动,周边建筑基础沉降数据随之降低,设备运行精度受影响的概率也同步减少。

在综合经济与施工效率的验证中,优化后的装药结构呈现较高的掘进速度与较低的炸药消耗率,施工记录显示,多个不同地质条件的区段里,优化方案稳定保持高效破岩能力,减少钻孔数量及装药量,施工成本因此下降,爆破块度的可控性提升,二次破碎的工作量减少,出渣与运输环节耗时缩短。现场监测、对比试验与长期数据积累,证实优化装药结构技术指标有显著优势,适应性与可推广性较强,复杂岩层与软土隧道场景中均能发挥作用,为隧道掘进爆破技术的高效、安全与绿色化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装药结构的科学优化在隧道掘进爆破中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与经济优势,药量分布、孔网参数及起爆方式合理匹配,提升能量利用率和破碎均匀性,控制振动与环境扰动,施工安全条件随之改善。现场监测与对比验证显示,优化方案适应性与可推广性较强,多种地质条件下保持稳定高效施工表现,复杂岩层、软土地层及城市浅埋段均能适用,为隧道爆破施工的高质量与绿色化发展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 隧道爆破施工技术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9,38(5): 1024-1033.

[2] 刘志强. 爆破装药结构优化设计与应用[J]. 工程爆破, 2020, 26(2):45-50.

[3] 陈海波. 延时起爆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2021, 58(4): 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