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张静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东湖中心学校 吉林省 长春市130505
引言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跨学科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路径。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与历史、地理、艺术、科学等学科存在天然的内在联系,开展跨学科教学具有独特优势。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价值定(一)打破学科资源壁垒,实现资源高效整合
在传统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搜集、筛选与其他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且资源分散、关联性不强,难以形成系统的跨学科教学资源体系。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智能检索功能,整合来自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平台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料、音视频素材、虚拟仿真场景等,并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与跨学科主题需求,对资源进行分类、关联与重组,形成结构化的跨学科教学资源库。教师可借助人工智能平台快速获取适配的资源,减少资源搜集的时间成本。
(二)创新教学互动形式,增强学科协同深度
传统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多以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为主,互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有限,学科之间的协同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实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虚拟教学助手、智能互动平台、沉浸式学习场景等形式,创新教学互动模式。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构建的虚拟情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沉浸式体验历史事件、地理环境,将语文文本解读与历史背景分析、地理空间认知相结合。
(三)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提升评价精准性
传统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评价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指标单一,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与素养发 也无法为教学改进提供针对性反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构建多元化、过程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实现对跨学科教学效果的精准评价。例如,人工智能可实时追 的资源查阅、任务完成、互动参与等行为数据,分析学生对语文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学生的写作、口语表达等语文输出内容进行分析,评估其在跨学科主题下的语言组织能力与思维深度。
二、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核心策略(一)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教学资源开发策略
基于人工智能开发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资源, 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导向,聚焦跨学科主题,构建“语文+X”(X 为其他学科)的资源开发框架。 大数据分析功能,梳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跨学科知识点,明确不同学科与语文知识的 “语文+历史”可围绕古诗文创作背景开发历史情境资源,“语文+科学” 资源。其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多源资源,对搜集到的文本、音视频、 加工,如将历史文献转化为可视化的时间轴、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动画演示,增强资源的趣味性与易懂性。
(二)依托人工智能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依托人工智能构建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模式,需打破传统教学流程,形成“情境创设—协同探究—成果转化—反思提升”的闭环教学流程。在情境创设环节,利用人工智能构建与跨学科主题相关的虚拟情境,如结合语文课文《岳阳楼记》,通过人工智能还原岳阳楼的地理环境、历史变迁,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本的意境与文化内涵,自然衔接语文与地理、历史学科知识。在协同探究环节,借助智能协作平台,将学生分为跨学科学习小组,围绕探究主题分配语文解读、学科知识分析等任务,支持小组内成员实时共享资料、讨论交流,人工智能实时提供任务引导与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完成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
(三)借助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学习指导策略
借助人工智能开展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指导,需兼顾学生的共性需求与个性差异,实现“共性引导+个性帮扶”的精准指导。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发布跨学科学习指南,明确学习目标、任务要求与学科关联逻辑,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学习框架,如在“语文+艺术”跨学科学习中,指导学生从语文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出发,关联艺术学科的审美标准,理解文本与艺术作品的共通内涵。另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为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兴趣方向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三、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保障措施(一)加强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
教师是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主体,其人工智能素养与跨学科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一方面,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培训,包括智能教学平台操作、人工智能工具使用、学习数据分析等内容,帮助教师掌握运用人工智能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组织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围绕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进行教学设计交流,提升教师的学科协同意识与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二)完善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与技术支持体系
稳定、高效的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与技术支持体系,是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学校应加大对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的投入,选择适配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需求的平台,确保平台具备资源整合、互动协作、数据分析、评价反馈等核心功能,并根据教学需求不断优化平台性能。
(三)明确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规范与边界
在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过程中,需明确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规范与边界,保障学生的隐私安全与健康学习。学校应制定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的伦理准则,规范教师对学生学习数据的采集、存储与使用,明确数据使用的范围与目的,避免数据滥用与隐私泄露;同时,引导教师与学生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角色定位,明确人工智能是教学辅助工具,而非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导致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弱化。
结束语
人工智能为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带来了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与评价优化的新机遇,其价值不仅在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更在于推动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构建与学习指导策略,能够有效增强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深度与实效,助力学生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江晓,徐伟.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以“河文化”为例[J].西藏教育,2025,(05):7-10+15.
[2]杨晶晶.基于GenAI 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25.
[3]胡燕,胡义姗.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以“茶文化”主题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0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