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路径

作者

苏丹杰

息县第三初级中学 河南信阳 464300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量与阅读深度要求的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亟需探索更具实效性的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认知建构理论指出,学习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内化知识、发展能力。项目式学习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整合多学科知识开展探究性学习。相较于传统教学,这种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还能促进知识迁移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应用,有望重塑阅读教学的生态,实现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协同发展。

一、构建任务驱动矩阵,规划整本书阅读项目框架

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以项目式学习理念为指引,构建科学合理的任务驱动矩阵,以此规划整本书阅读项目框架。首先,要依据学情与阅读目标,将整本书拆解为多个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子任务。这些子任务并非简单罗列,而是通过逻辑链条相互串联,形成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任务网络。其次,为每个任务设定清晰明确、可操作、可评估的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完成任务需要达成的具体标准。同时,教师要搭建多元的资源平台,提供丰富的阅读辅助资料,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有力支撑,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深入阅读的动力,使阅读项目有序推进。

以施耐庵《水浒传》为例,教师可构建 “水浒英雄志” 任务驱动矩阵。将全书阅读划分为 “探寻英雄足迹”“剖析英雄抉择”“续写英雄传奇” 三大核心任务。在 “探寻英雄足迹” 任务中,教师提供水浒地理地图、宋代社会风貌资料包,引导学生梳理每位英雄上梁山前的人生轨迹,标注其关键事迹发生地点,制作个性化的英雄足迹路线图。进入 “剖析英雄抉择” 任务阶段,提供人物心理分析模板、历史背景对比材料,让学生聚焦林冲风雪山神庙、宋江浔阳楼题反诗等情节,通过撰写人物内心独白、创作微型剧本等方式,深入探究英雄在命运转折点的复杂心理与行为逻辑。最终在 “续写英雄传奇” 任务里,给予创作指导手册、经典续书范例,鼓励学生基于原著人物性格和故事脉络,续写梁山好汉在招安后的新故事,从情节构思、人物塑造、主题升华等方面进行创新,完成一部完整的英雄续篇,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全面深入地理解《水浒传》的丰富内涵。

二、设计文本细读方案,培养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

教师在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时,应精心设计文本细读方案。首先,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中蕴含的语言特色、结构艺术、思想情感等核心要素,筛选出最具教学价值的细读点。然后,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细读路径。在细读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深入品味语言文字,分析文本的内在逻辑,感悟作品的深层意蕴,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深度与质量。

针对泰戈尔《泰戈尔诗选》,教师可设计 “诗韵寻踪” 文本细读方案。选取《吉檀迦利》《飞鸟集》中的经典诗篇,围绕诗歌意象、语言节奏、情感表达三个维度展开细读。教师先提供诗歌意象分类表,引导学生自主标记诗中出现的自然意象、人物意象,分析这些意象如何构建诗歌意境,如 “云”“星”“花” 等意象传递的不同情感色彩。接着,带领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用划分节奏、标注重音的方式,体会泰戈尔诗歌独特的语言节奏,让学生模仿创作短诗,尝试运用相似的节奏和韵律。最后,聚焦诗歌情感内核,提供不同译本对照、诗人创作背景资料,组织学生开展 “诗歌情感解码” 活动,撰写赏析短文,从个人独特视角解读诗歌所蕴含的爱、生命、哲理等主题,在深入的文本细读中,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培养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

三、搭建协作互评平台,组织整本书阅读研讨活动

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搭建协作互评平台、组织研讨活动,能够打破学生阅读的封闭状态,促进思维碰撞与深度交流。教师需构建多元化的互动场景,引导学生在观点交锋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首先,教师要精选研讨主题,设置具有思辨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其次,规划科学的研讨流程,把控讨论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最后,创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自我反思,从不同视角完善阅读认知,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以《格列佛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基础阅读后,围绕“小说中荒诞情节背后的现实映射” 这一主题,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讨活动。线上,教师提前在班级阅读平台发布精心设计的研讨问题,如 “格列佛在大人国和小人国的遭遇,分别反映了现实社会哪些群体的生存状态”,要求学生结合书中具体情节撰写分析短文,并上传至平台进行互评。学生通过阅读他人的分析,能发现自身思考的局限,汲取新颖观点。线下研讨时,教师引导学生聚焦争议性较大的问题展开辩论,如 “格列佛的行为是否体现了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辩论过程中,教师适时抛出相关情节细节,推动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研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从观点创新性、论据充分性、语言逻辑性等维度,对研讨表现进行互评与自评,帮助学生在评价他人与审视自我中,提升对讽刺小说的解读能力与思辨水平。

四、结语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为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开辟了新路径。它突破传统教学局限,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阅读主动性,借文本细读深化理解与鉴赏,用协作互评促进思维碰撞。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契合认知建构规律,更有效整合知识与实践,助力学生将阅读经验转化为综合素养。未来,随着教育实践不断推进,项目式学习与整本书阅读的深度融合,有望持续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为培养具备深厚文学底蕴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应维新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D].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5.

[2] 谢唯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研究 [D]. 广西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