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 知 " 育 " 智 "
徐洋
长春市第八中学
引言: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汹涌浪潮里,新课标明确要求高中物理教学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导向”的转型,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构成,是高中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个人终身学习进步的关键能力。“知” 作为物理知识体系的承载实体,是培育高中生物理智慧的凭借。“智” 显示为对知识的深入把握、灵活挪用与创新实施,借“知”滋养“智”,不光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核心渠道,更是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办法,高中物理教学依旧面临知识碎片化、思维培养不到位等问题,迫切需要探索能契合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实现知识传授跟能力发展的合理统一。
一、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是高中生思维能力以及价值观念树立的关键时候,培养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对其全面发展有独特价值,在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里,高中生借助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剖析数据等环节,增进实践操作水平与团队协同精神;科学思维的训练推动高中生学会批判性思考,增强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育引导高中生树立严谨质朴的科学精神,增添社会责任感,
(二)衔接高等教育与职业需求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为高中生未来学术深造及职业发展奠定根基,在高等教育这个阶段,若要深入学习物理学科,扎实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是关键;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职业范畴,物理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也绝对不能少,借助高中阶段对核心素养的系统培养,高中生能更顺利地满足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同时在未来工作里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难题,实现教育跟社会需求的有效关联。
二、探析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开展主题式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材章节限制,以主题式教学重构物理知识体系,并与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紧密关联,在教学中应引入跨学科案例,培养高中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以“力与运动”为主线,将牛顿运动定律、冲量、动量定理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引导高中生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与应用时借助数学中的向量运算,让高中生更精确地理解动量的矢量性。具体而言,教师应创设详细的真实问题情境:“A 区处于地震活跃带,现有一座桥梁需要进行抗震性能升级,你们是专业的工程团队成员,请分析一下地震波冲击下桥梁结构的受力与运动,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呢?”促使高中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地震波冲击下桥梁结构的受力与运动,结合数学中的力学计算,优化桥梁结构设计,让高中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物理观念,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真正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灵活运用。
(二)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的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采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内外教学的结合,以项目为驱动,引领高中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促进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实施人教版高中物理《波粒二象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凭借学习平台(如:超星学习通、雨课堂)投放微课视频、科普纪录片片段如:《宇宙的构造》里跟微观世界有关的内容及预习任务单。高中生自主去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光电效应等现象,并去完成简单的概念测试题。教师可以把项目任务当作核心,把班级分成 5 - 6 人一个小组,针对“新型微观观测设备设计”展开研讨,教师充当引导者适时抛出难题:“怎样利用波粒二象性突破传统显微镜在分辨率上的瓶颈呢?”从而引导高中生深度思索,助力项目式学习的开展。高中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之际,采用线上平台与教师、同学交流分享,实现知识的稳固与拓展,打造“课前预习 - 课中探究 - 课后实践”的完整学习闭环结构,带动从知识传递到智慧生成的变迁。
结语
新课标背景之下,凭借“知”来育“智”是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路径,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意义,从多层面探索实践策略,可有效推动高中生实现从知识积累到智慧生成的转变。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里,高中物理教师应不断变换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实践的创新探索,让物理课堂成为孕育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沃土良田,为社会培育拥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程学珍. 以" 知" 育" 智"——探析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J]. 高考 , 2023(27):6-8.
[2] 谢奔峰 黄春勇 陈敏 . 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研学实践教育案例研究[J].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