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适老化改造平台的智慧养老探索

作者

高语晨

温州理工学院 浙江温州 325000

基金项目:202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413289006X)

摘要:本文聚焦于中国日益严峻的养老现状,对比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养老模式,探讨其通过生态化架构与集成服务模式推动居家智慧养老的实践路径。研究详细阐述了平台的技术应用、服务模式,分析了其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养老负担、推动适老化改造从零散服务向系统生态转型,提供了当前养老困境下的新思路,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居家智慧养老;适老化改造;集成服务模式;生态化架构

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浪潮,相较美日等国的成熟养老体系,中国亟需探索符合"家文化"特质的居家养老路径。

本研究旨在剖析白头鸟适老化改造平台的生态化设计、集成服务模式等,揭示其在居家智慧养老中的创新实践。通过文献梳理、案例分析、多种理论模型等揭示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融合的可行性,为推动国内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适老化改造平台创设背景

(一)老龄化现状与结构性矛盾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2024年),占总人口22%[1],但养老床位仅820.6万张,养老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严峻,机构养老资源有限且费用高昂,普通养老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9073”模式下居家养老需求占比超90%[2],中国传统"落叶归根"文化影响,老年人不想离开原有家庭环境,传统机构养老难以满足普惠性需求。

(二)国际养老模式对比

美国的PACE模式[3]整合医疗、护理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日本的社区嵌入式[4]养老模式,日本通过《介护保险法》[5]建立小规模多功能养老设施,30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89%,为老年人提供了多元化的养老设施与服务。这些模式对我国养老模式的探索和改进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二、白头鸟适老化改造平台的创新实践

(一)平台架构与功能模块:多维协同的生态化设计

平台以“场景驱动、生态互联”为核心理念,构建了“1+3+N”智能架构体系:“1”个中枢:集成数据与算法的中央决策系统,实现全流程调度;“3”大支柱:需求定制、资源匹配、服务交付模块,形成闭环链路;“N”种场景延伸:动态扩展社区互动、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

在迭代升级中,平台新增“社区分享”功能模块,用户可上传改造经验,推动服务种类优化。此外,平台采用3D建模渲染及AR交互技术,将线下体验中心数字化呈现,实现虚拟体验。

(二)服务模式创新:理论框架下的集成服务探索

平台提出的“家装-养老-医疗”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其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1.资源整合逻辑:“需求漏斗”模型与协同网络构建

基于服务主导逻辑(SDL)理论(Vargo & Lusch, 2004)[6],强调通过资源整合与价值共创满足用户需求。以用户需求驱动资源整合

参考生态系统理论(Moore, 1993)[7],构建包含家装企业、医疗机构、社区组织的协同网络,通过标准化接口(API)实现服务链路的无缝衔接。

设计“需求-资源”匹配矩阵(见表 1),将用户需求划分为4类优先级,对应不同响应机制。

离散事件模拟(DES)[8]显示,试点数据为基础,资源利用率提升28%,服务延迟率降低17%。

2.服务延伸构想:健康与环境联动

结合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SDOH)(WHO, 2008)[9],将居家环境改造(如地面防滑)与健康风险(如跌倒概率)关联,提出“环境干预降低疾病负担”假设。

建立“安全指数-健康评分”双维度评估体系,通过传感器数据(如地面摩擦系数)与健康设备数据(如智能手环)双维度数据交叉分析,动态优化服务方案。

基于成本-效用分析(CUA)[10],对比传统分步采购与平台集成模式:

传统模式:5年总成本4.7万元(改造+设备+维护);

平台模式:集成套餐3.8万元(含维护),节省19.3%。

三、平台创新的意义与价值

白头鸟适老化改造平台通过技术与服务的结合,为居家智慧养老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其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经济意义:平台依托标准化接口与智能匹配机制,整合家装、医疗、家居等分散资源,降低供需匹配边际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推动服务成本下降,为普惠性适老化改造提供经济学支撑。

社会意义:通过个性化适老化改造方案,平台改善老年人居家环境,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与安全性,减少因环境不适导致的意外和疾病;标准化服务模式释放家庭劳动力,缓解代际赡养矛盾,促进社会资本可持续积累。

模式创新:平台以“家装+养老+医疗”集成服务模式打破传统养老服务碎片化格局,构建全方位智慧养老生态系统,同时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经验,推动居家智慧养老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结语

本研究证实,适老化改造平台的生态化集成模式能有效应对中国居家养老痛点。本研究在样本选择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可扩大调研范围,进一步验证平台的普适性和有效性。其次,将来可探索更多前沿技术在适老化改造中的应用,如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等。此外,与医疗机构、社区组织等的合作,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智慧养老生态系统提供更多思路。

参考文献:

[1]王萍萍. 人口总量降幅收窄 人口素质持续提升[EB/OL]. 中国经济网, 2025-01-17[2025-02-13].

[2]罗娟,黄聘聘,石雷,等.对上海“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思考[J].科学发展,2018,(03):103-108.

[3]夏艳玲,钟雨珊. 美国PACE整合型照护模式的特征及借鉴 [J]. 卫生经济研究, 2019, 36 (04): 55-58.

[4]王吉彤,铃木博志. 日本社区嵌入型养老机构规划策略研究及启示 [J]. 南方建筑, 2021, (05): 58-63.

[5]日本厚生劳动省. 介护保险法[Z]. 东京: 日本政府, 2000.

[6]Vargo S L, Lusch R F. 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 for Marketing[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4, 68(1): 1-17.

[7]Moore J F. Predators and Prey: 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 71(3): 75-86.

[8]Banks J, Carson J S, Nelson B L. Discrete-Event System Simulation[M]. 5th ed. Pearson, 2013.

[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osing the Gap in a Generation: Health Equity through Action on th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R]. Geneva: WHO, 2008.

[10]Drummond M F, Sculpher M J, Claxton K, et al. Methods for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Health Care Programmes[M]. 4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