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研究
林晓敏
福建莆田文献中学
摘 要: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方法。该模式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深入研究教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施阶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学生学习阶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反馈阶段,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重点分析
关键词:备、教、学、评一体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为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优化教学互动与结构,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归纳学习经验,凸显其主体地位,教师需精准指导,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评价,以审视教学效果,积累教育智慧。教、学、评的有机融合,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核心所在,在这一进程中,教师既要启迪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又要以专业视角评价学生表现,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教学的持续优化,有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意义
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全面整合教学各环节的创新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在备课阶段、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及评价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协调。将“备、教、学、评”整合为一体是目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其目的是通过将教学、学习和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全面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但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评”整合在一起的方法似乎并没有完全实施。从一方面看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执行时,没有深入思考评价与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这导致了评价和教学之间的断裂,从而难以建立一个高效的教学流程[1]。从另一个角度看,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有其局限性,例如评价标准的不明确性、评价方法的单一性以及评价反馈的不及时性等,这些都导致评价不能真实地展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对提高教学品质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师备课阶段的策略
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选择《整式的乘法》这一章节作为重点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例如,可以准备一个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式乘法的相关概念。假设我们要计算两个整式的乘法:(2x +3)(x -5)。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首先分析学生可能在理解这个题目时遇到的困难,例如对“整式”的定义、乘法的分配律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阅读和理解这一题目。首先,教师可以解释整式的定义,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此题目相关的词汇,如“二项式”“系数”“常数项”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的概念,还能在阅读时理解题目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分配律进行具体的计算,展示如何将整式进行相乘。比如,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地分解通过计算,得到:将同类项合并后,最终结果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具体的计算技巧,还通过语言的引导,让他们理解了整式乘法的背后逻辑[2]。
(二)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知识的构成是复杂的,由文字、符号、图表等多种元素组合而成,逻辑性很强。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机械地训练,这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也与新课标中的教学要求相悖。对此,教师应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落实教育的实践性,优化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发展学生数学素养[3]。教师在讲授《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认识对角线,计算圆心角度。基于教学内容,教师设计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对角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是多边形或正多边形,学生能够根据公式和定理正确计算圆心角度。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因此,教师应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生数学素养[4]。
(三)创设丰富教学活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数学课堂时,不可忽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丰富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及数学知识背后所反映的含义,在自由交流的学习氛围中围绕任务进行探究,进行主动且有意义的学习,推动个人数学思维和分析应用能力的形成[5]。为此,教师应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创设丰富教学活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反馈交流中构建起数学学习框架,获得将数学知识实际运用的机会。教师在讲授《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课时,可以先为学生做出函数y=a(x-h)2+k(a≠0)的图像,促使学生能够正确说出y=a(x-h)2+k(a≠0)图像的开口方向、坐标顶点、对称轴,理解y=a(x-h)2+k(a≠0)图像的单调性。然后,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经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那么二次函数的图像是否也是直线呢?”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已学的知识,深入探究学习,锻炼学生分析总结能力。为此,教师应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创设丰富教学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使学生能够收获全面的学习成果[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为教师与学生搭建起教与学的桥梁,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应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勇能.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策略[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 (08): 31-33.
[2]孙军波.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困境及优化策略——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J]. 数学通报, 2024, 63 (02): 30-34+55.
[3]李晶.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与方法探讨[J].中学数学,2023(8):65-67.
[4]王锦熠,蔡庆有.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逆向教学设计[J].数学教学研究,2024,43(1):35-39.
[5]金晓."教学评"一致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5):57-59.
[6] 石志霞. 浅析初中数学集体备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9(8):5-6
备注:本论文系莆田市城厢区教育科学2024年度课题《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研究》 (课题编号:CXZZ2024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