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红色绘本支持下的幼儿园爱国主义红色教育的实践

作者

冯雅楠

奇台县第二幼儿园

摘要:幼儿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幼儿会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思想、认知和态度。幼儿园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借助红色绘本的帮助,开展红色教育。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认知启蒙情感共鸣,行为内化,三个方面构建完善的教育模型,通过红色绘本在幼儿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来激发出幼儿的爱国情感,培养家国情怀,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实践范式。

关键词:红色绘本;幼儿园;爱国主义;红色教育

引言:现阶段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不断加深,爱国主义教育,面临低龄化具象化的时代挑战。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部分教师并未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导致幼儿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情感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同时幼儿园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其难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幼儿的行为模式思想教育存在滞后性。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构建出符合幼儿园特点的红色教育体系。黄色绘本的叙事方式图文并茂,其更容易被幼儿理解,也符合幼儿审美心理。教师可以红色绘本为基础,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并将其加入到幼儿园实践教学之中,实现红色传承人的培养。

一、文化符号解码:红色基因的认知启蒙

幼儿阶段是文化认知的启蒙期,教师需要通过具象化的符号帮助幼儿构建出初步的家国概念。红色绘本中蕴含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包含国旗、民族英雄以及重大的民族事件,教师可以此为基础,为幼儿提供可以感知的认知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绘本中所蕴含的图画内容,并将其与文字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并借助符号学理论,将抽象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到的视觉形象,帮助幼儿建立起我与国家的初步连接。在完成这一基础的任务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引导幼儿园去自主的阅读红色绘本。因为教师所传递给幼儿的知识内容是具有极限性的,而幼儿正处在快速发育的阶段,幼儿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完成阅读,进而形成自己关于绘本的理解,生成属于自己的家国概念。这对于幼儿来说是极其难得的,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强化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小英雄雨来》红色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出符号寻宝的认知体系。具体来说,在红色绘本之中蕴含许许多多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包括国旗芦苇荡鬼子等符号,这些符号本身具有较强的差异性,教师可以让幼儿去扮演其中的正义的角色,比如小英雄雨来。在学生实际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其可以感受到角色本身所具有的家国情怀这一情怀也可以有效传递到幼儿本身。当幼儿有所感悟之后,其可以更深入地进入角色扮演之中,幼儿也可以自然而然地了解到更多的符号。在决策扮演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例如通过引导幼儿将符号拼接在一起来加深幼儿的家国情怀,具体来说幼儿可以引导学生用红色卡纸去拼贴国旗,用绿色的画笔来描绘芦苇荡,也可以通过脸谱去捏造自己心目中小英雄雨来的正义形象。在这些符号的帮助下,幼儿可以初步建立起国家家乡英雄的认知链条。在此基础上,幼儿园教师可以引入地图认知,通过组织相应的活动,帮助幼儿构建出相应的国家符号,例如幼儿用不同的颜色去标注家乡的标志性建筑和自然景观,通过这些实际的内容来帮助幼儿理解小家乡和大国家的空间关系。这种符号解码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建立起初步的家国概念。

二、沉浸式体验:情感共鸣的触发机制

幼儿园教师想要有效的完成红色教育,就必须引导幼儿产生情感共鸣。幼儿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幼儿对于身边的各式各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旦幼儿产生相应的探索精神,其就会快速的沉浸到其中,并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红色绘本本身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其丰富的画面能够让幼儿沉浸到其中,这是红色绘本天然的优势。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自身认知理论去设计相应的角色扮演或者情景再现。活动让幼儿沉浸到其中去体验英雄情结形成情感连接。考虑到幼儿园幼儿数量众多,但教师数量较少,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幼儿实际情况进行进行角色扮演设计。让不同性格的幼儿去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深幼儿对每一个角色的理解,例如从正义的英雄角色身上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怀。

《鸡毛信》红色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创立出情报员训练营的沉浸场景。在此场景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分组去完成三个任务,第1个任务是穿越封锁线去传递鸡毛信,第2个任务是破译密码。第3个任务是制作秘密武器。在这三个任务的基础上,每一个幼儿都需要通力去合作,充分完成每一个角色身上所带有的任务,并从中理解出责任和牺牲等情感内涵。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沉浸到角色扮演之中,充分考虑角色当时所处的困境,并借助自己的聪明才会去解决这一困境,这对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幼儿完成基础的任务之后,到时可以播放相关的电影并引导幼儿进行观看,在幼儿完成观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表达。出每一个角色的重要性,并让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例如让幼儿回家向自己的父母讲述自己在白天所学习到的内容和观看的电影。

三、生活化迁移:行为内化的实践路径

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这是当前阶段大部分幼儿园教师所忽视的内容。幼儿园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红色绘本为基础,将其延伸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行为来强化巩固幼儿的情感认知,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需要构建出绘本与生活相关联的机制设计,可以操作的实践任务帮助幼儿爱国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在幼儿园所学习到的内容讲述给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将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同时传递给幼儿,形成一个互利互补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巩固自己的爱国情感,也可以将爱国教育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

教师设计分层任务卡,将绘本中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行为:

基础层:在家长协助下寻找家中的红色物品(如红色杯子、国旗贴纸),制作"红色宝藏盒"。

提高层:为家人讲述绘本故事片段,并用绘画记录"我心中的小英雄"。

拓展层:连续一周每天做一件好事(如帮助整理玩具、主动问候长辈),在"家庭红星榜"贴红星记录。

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班级群分享任务卡模板,指导家长用照片或视频记录幼儿实践过程。例如,幼儿朵朵在家长引导下,不仅每天整理自己的书包,还帮助弟弟收拾玩具,家长将这一过程制作成"红星成长日记",在班级展示时朵朵自豪地说:"我像潘冬子一样勇敢!"

在延伸活动中,教师组织"红色星期六"实践日。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社区小卫士"任务:清理公园垃圾、慰问退伍军人、制作爱国主题手抄报。这种家校协同的生活化实践,使幼儿在真实场景中深化爱国情感,形成持续的行为习惯。

四、结语

本研究构建的三维教育模型为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创新路径。通过《小英雄雨来》的符号解码、《鸡毛信》的沉浸式体验、《闪闪的红星》的生活化迁移,实现了从认知启蒙到行为内化的完整教育闭环。研究发现,红色绘本教学能有效提升幼儿的情感共鸣度与行为主动性,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新活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红色绘本+虚拟现实"的沉浸式教学、"红色基因"校本课程开发等方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红色教育体系,培养有根有魂的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毕亚莉. 红色故事融入儿童绘本剧的价值与实践探索 [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4, (08): 277-280.

[2]蒋伟. 幼儿园爱国主义红色教育的实践 [J]. 家教世界, 2023, (06): 57+42.

[3]邵俊敏. 依托红色绘本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感的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3, (02):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