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策略研究
彭浩
安徽省太和第一中学 安徽太和 236600
引言:数学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素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其中就包括直观想象能力。直观想象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空间想象性和逻辑性,对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存在着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问题。本文拟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探讨如何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立体几何的学习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1]。例如,在学习棱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展示包装盒、饮料罐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特点,思考它们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包装盒的表面积怎么计算。实物的展示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另一方面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枯燥的几何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游戏情境。例如在学习多面体时,可以开展拼多面体的小组竞赛活动,学生通过亲手操作拼搭,不仅加深了对多面体的直观认识,还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学生空间想象训练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直观想象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媒体课件、网络学习平台、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直观、形象地再现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过程,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学生往往很难从平面图形去想象立体图形,容易产生错误的空间想象。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视图时,常常将三个视图孤立起来,无法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立体图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Sketchup 等三维动态数学软件,从不同视角展示物体的三视图,通过旋转、切割、拼接等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三视图与实际物体的对应关系。学生在动态观察的过程中,空间想象力得到不断强化,对三视图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三、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头脑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观想象的实质是头脑中的操作活动。学生只有在头脑中不断操作、变换想象图形,才能真正理解空间关系,提高空间想象力 [2]。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头脑操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锥曲线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想象一个圆锥,用一个平面去截这个圆锥,随着割平面与圆锥轴的位置关系变化,所得的截痕会有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的发问,学生会在脑海中想象平面截圆锥的过程,主动去思考曲线与位置的关系。教师进一步追问,如果割平面与母线平行,截痕是什么曲线?与圆锥轴垂直,截痕又是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在头脑中不断操作、比较,去探究不同情况下曲线的异同。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都得到锻炼。 头脑操作往往建立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之上。例如学习棱柱的三视图时,学生很难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对应起来。此时,教师可以发给学生一些立体模型,让他们亲自观察、用手触摸,感知棱柱的结构特征。然后再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复现这一过程,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学生借助具体的操作经验,在头脑中重现表象,加深了对棱柱的理解。学生在分析问题、提出猜想并论证的过程中,头脑得到充分地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结束语:立体几何蕴含着丰富的直观想象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思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全面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一方面,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以情境创设为载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技术应用为支撑,为学生提供动态化、立体化的学习体验本文的研究虽然以立体几何教学为例,但所得出的促进直观想象教学的策略,对整个高中数学乃至其他学科教学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邱婧雯 . 基于深度学习的“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教学研究 [D]. 太原师范学院 ,2024.
[2]秦燕玲 . 高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策略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