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结合方式研究
朱佩宜
漳州市名流学校 363000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丰富且历史悠久,学习传统文化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提出的新方向,其主要是对学生个人思想的教育与建设,包含孝道文化与爱国情怀两大方面,教师可将其作为促进社会文明精神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借助有效方式推动学生完成思想道德建设。文章深入探析了孝道文化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结合方式,望能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培养拥有孝道文化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新时代学生。
关键词:孝道文化;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结合
引言
自新课程改革之后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因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传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可以利用其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深厚情感,教师要积极探索两者有机结合路径,准确了解孝道文化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内在含义。学生才能在紧张、繁忙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观念与意识,做到时刻对家庭保持尊重与关爱,对国家始终保持深厚的情感[1]。
一、借用孝道文化,明确教学方向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知识,不仅体现着对父母长辈的关心与照顾,更体现的是学生承担的深刻社会责任感,为使之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公民,教师可采用孝道文化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结合方式指导,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孝道文化与爱国主义情怀的紧密联系是以情感和责任为纽带,将家庭层面的孝道与国家层面的爱国情怀进行深度关联,为帮助教育事业达成学生品德与思想培养目标,教师可借用孝道文化传扬责任意识与担当,保障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并将其内化为自身品德的重要部分。
在传统文化课堂教师通常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古代故事生动呈现,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心,更能调动学生直观感受与体验,传授丰富的道德观念与情感财富,教师借用孝道文化指出的发展学生思想与品德方向组建教学路径。比如《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啮指痛心、鹿乳奉亲、百里负米、芦衣顺母等故事,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孝道文化,讲述了古代人民尊崇的孝道文化。孝道文化本身以爱国为要点,为了在传统文化课堂中发展学生“孝”的精神,增强学生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围绕“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句话,讲述“孝”是爱国情怀的起点与终点,引导学生承担起孝道文化的传扬,做好爱国注意情怀发展的准备。
二、借用孝道故事,引发情感共识
“孝”是人美情感的基础范式,这种情感能够迁移至祖国母亲的热爱,在孝道文化教学中可结合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会将学生对小家的眷恋情感上升到国家的热爱,除借用孝道文化确立教学目标外,教师还可以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借用孝道故事引发学生情感共识,促使学生时刻关注个人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为帮助学生心灵得到滋养,教师可借用孝道故事讲述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完成孝道文化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的传扬。
一个国家要想拥有灿烂的发展前景,不是单通过增强力量能够实现,唯有同时抓住文化软实力与强国力量才能达成,变相说明传统文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传统文化课堂中教师要渗透孝亲爱国教育,让“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得到传扬与发展。以“亲尝汤药”这个讲述汉代文帝孝行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孝亲爱国的理解,从孝道文化角度来看它讲述的是儿子不顾安危为母亲试药的故事,从国家角度来看展现汉代文帝的责任心与责任感。在孝道文化与爱国情怀结合下都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指导意义,教师可用该故事唤醒学生孝道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三、创新教学方式,增加情感体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单利用教材呈现的文字与图像,很容易将学生限制在课堂中,使其无法走出教材感受直视在生活实际的实践与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教师要在理论教学之后格外关注实践操作,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孝道文化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的有机融合,更深刻的从爱国主义实践中认识孝道精神价值。爱国孝亲活动相比理论教学,有助学生站在历史长廊中感受祖国“成长”征程的艰辛与不易,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人民的伟大,教师可组织多样爱国孝亲活动引导学生踏上国家历史学习征程,用形成对祖国无尽的敬意和热爱。
爱国孝亲活动形式包括参观历史博物馆、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演唱爱国主义歌曲、举办爱国主义主题演讲比赛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教学都能将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与孝道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坚定为国家繁荣富强奋斗的决心。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项活动而言,天安门广场、中国历史博物馆、天津盘山烈士陵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都属于爱国教育基地,教师要站在地理角度寻找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教育基地,适时组织线上或线下参观活动,指导学生在一件件历史故事或事物中感受凝缩爱国精魂,怀着爱国情怀从关于小家的孝道文化做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续笔添彩。
四、建设文化校园,实施情感熏陶
多年教学实验经验告诉我们,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生动具体的形象内容感染学生,才能无形中发挥孝道文化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结合力量,达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的好坏会对学生思想品德造成影响,为在孝道文化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结合下推动学生形成全面且完整的品德框架,教师可以组织“孝道文化与爱国情怀走进校园”主题活动,设立 “孝亲爱国活动之星” 的评选制度,让学生在校园的竞争环境中理解文化传承创新的关键作用,真正回归到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孝道文化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精髓与其赋予新时代教育的价值,具体践行孝道与展现爱国行为,成为契合新时代发展精神的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孝道文化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的结合是一项长期而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实践探索,教师要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探索多种融合路径,望能为学生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使之更好的传承孝道文化与爱国主义情怀。未来教学中两者的有机融合,既能解决孝道文化传扬问题,还能使爱国教育更加生动、具体,为教育事业更好开展提供保障与支持,为国家将来繁荣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参考文献
[1]程光正.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强国奋进者[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4,(10):21.
[2]陈姝瑾,陈延斌.新时代孝道文化建设论略[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0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