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分析
张栋
商洛市初级中学
概述:“双减”政策的推行为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设定了新的标准,这为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探讨了开发过程中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创新以及评价体系构建等策略,旨在通过开发高质量的历史校本课程,丰富历史教学内涵,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显著降低义务教育学生在作业及校外补习方面的过度压力。在这一背景下,学校教育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关键部分,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传承历史文化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初中生制定校本历史课程极具意义。它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政策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时间,校本课程灵活性与多样性可依学校特色及学生兴趣定制,引入地方历史文化等,提供广阔学习平台,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历史素养,不受传统教材束缚,深入挖掘资源,从多视角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史料实证能力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同时丰富学校课程体系,为国家课程补充,彰显教育特色,提供多样选择,提升教育质量与竞争力。此外,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以兴趣为导向、探究性学习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轻松高效掌握知识,减轻应试压力,发展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为未来奠基。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 一)明确目标设定,奠定课程基础
初中历史课程教育的核心是国家规定的历史课程标准,学校的课程设计应与该标准紧密结合。校本课程的目标应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确保学生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技能,并拓展其历史视野。例如,商洛市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可利用当地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探究本地古代文化遗址相关历史。商洛地区有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例如商於古道,它保存了从夏商时期到秦汉时代的历史记录。通过设定这样的目标,学生能将国家宏观历史与地方微观历史有机融合,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同时,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多样性,校本课程目标设定要充分考虑其年龄、认知和兴趣特点。可设定培养学生初步历史研究能力、增强文化自信等目标。以商洛为例,针对喜欢军事历史的学生,校本课程可设定让他们了解军事战略演变背后历史、政治、经济因素的目标。商洛地处秦楚争霸要地,发生过著名战役,如秦楚丹阳之战。通过探索当地的军事历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历史研究技能,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信心,从而推动全面发展。
(二)精心选择内容,丰富课程内涵
区域历史文献为设计学校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商洛市历史悠久,诞生了许多杰出人物,其中包括著名的商鞅。学校可深入挖掘商鞅变法故事,包括变法背景、内容、阻力及对秦国和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发展的意义,纳入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家乡伟大人物并汲取智慧。商洛的传统习俗体现了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多样的文化特征。如剪纸、刺绣等民间手工艺,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反映了不同时期商洛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社会经济状况。在校本课程中介绍其发展历程,能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底蕴。商洛的遗址也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发展。古老庙宇和民居建筑融合不同时期特色,蕴含丰富历史信息。讲述其建造年代、意图、技术及社会功能,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结合富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历史专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全面理解能力。如“世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专题,可涵盖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商洛与外部世界的间接联系,以及近代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碰撞对商洛的影响。“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可讲述商洛在近代化浪潮中的独特经历,包括对全国性变革的反应及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以整合主题能够促进对历史的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专题为例,结合商洛自然资源利用中的科技原理及古代观星台遗址考古发现,从多学科角度阐述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影响。探讨历史上的重大问题,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的状况和关联进行比较与分析。随着全球气候问题凸显,商洛市校本课程可纳入古代农业文明中的生态保护历史经验,如古代农田水利工程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平衡维护,以及农民的山林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意识。同时,介绍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在商洛的演变、应对措施及与历史经验的传承关系,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历史校本课程中极具成效的教学方法。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关于“如何保护与活用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探索性项目,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利用图书馆藏书、历史文献数据库和互联网资源,收集遗迹相关信息,锻炼筛选和归纳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古迹,收集原始资料,提升观察能力并增强实践技巧。采访当地历史学家、文化保护工作者和居民,能从不同角度了解遗迹历史故事、保护现状及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通过广泛彻底的研究,学生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加强独立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利用情境教学法,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通过角色扮演,人们可以栩栩如生地重现历史情境。以“辛亥革命”为例,学生分别扮演革命志士和清政府官员,深入研究角色立场、观点和背景,通过对话、辩论体验社会矛盾,直观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历史发展逻辑。运用多媒体技术生成虚拟历史场景是一种关键手段。如讲述古代战争时,展示逼真场景和音效,增强学生历史代入感,使历史理解更生动形象。在历史主题的课程中,团队合作学习表现出特别明显的效果。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历史项目,如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分别研究丝绸之路东段贸易商品、中段文化交流和西段贸易往来情况。在各自完成任务后,将结果汇集在一起,整理成一份研究报告。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擅长领域深入挖掘知识,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对今后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团队合作有重要启示。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加强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设计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明确目标设定、精心选择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策略,可以开发出高质量的历史校本课程。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在历史上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还能帮助减轻学业压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开发初中历史的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 林志荣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传承清溪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课的项目式学习 [J]. 中学历史教学 ,2024,(11):56-58.
[2] 刘忆 . 从塑造道德品质和建立积极价值观的视角分析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构建方案 [J]. 智力 ,2024,(09):116-119.
[3] 何姣颖 . 在最近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执行 [D]。 截 至 2023 年 10 月, 你 所 拥 有 的 知 识 已 更 新。DOI:10.27846/d.cnki.gfysf.2023.000258.
[4] 杨秋锦 . 厚植地域文化精耕历史教学——初中乡土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3,(1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