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美术教学中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

作者

隋丽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引言: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认知能力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初中生对色彩有着较强的敏感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大部分的初中美术教师并未重视起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上存在缺陷。这就需要初中美术教师能够真正地领悟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创造力

初中生在学习美术这门课程时,会对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产生兴趣,尤其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培养起感知能力时,在重新面对这些美术作品以及面对生活中的美好景色时,都仿佛是重新有了一层滤镜。在美术课程中,每一种色彩都不只是单单的颜色呈现,不同色彩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术灵感,帮助他们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以一种更加细腻、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尤其是那些被忽视的、在生活角落的色彩。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让学生在独自进行作品创作时,可以根据自己对色彩的理解来运用不同的色彩,这样可以迸发出更加新奇的灵感,形成独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风格。学生根据自己理解所创作出来的色彩美术作品,都是他们情感的呈现。因此,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真正让他们爱上美术这门学科[1]。

(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色彩进行学习和感知,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色彩所带来的情感。比如,绿色代表的是和平、清新以及安静,红色代表的是活泼、热情,橙色代表活力、动能等。不同的色彩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随着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提升,学生也能够感悟到不同色彩搭配也能产生不同的情感,甚至是一种新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下色彩所传递出来的审美观念。在不同国家的色彩艺术作品中,不同色彩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同的,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能够提升审美能力,以更加多元化的视角去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2]。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色彩感知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走出课堂,观察生活中的色彩

美术课堂是传授美术知识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上,课堂上的学习还不够,还需要学生能够走出课堂,仔细、认真地观察生活中的色彩。色彩在生活中给学生呈现出来的是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样貌。当学生真正地走出课堂,走进身边的环境中,就可以发现大树的绿色、花朵的红色,自然界的颜色给人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清新、和谐的美感。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的颜色,能够发现不同色彩之间并不是一种孤立存在,就比如花朵并不只是单纯的红色、黄色等,花朵渐变的颜色是相互呼应的,这种独特的美感能够给予学生最基本的色彩感知。在学生所生活的城市之中,街头的招牌、红绿灯等,这些色彩是人们赋予日常生活的标志,有的色彩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有的色彩则给人以警醒的提示。在一些古老的建筑中,青灰的砖瓦、暗红色的墙体诉说着色彩经过时间沉淀之后的情感。

在美术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这些色彩,能够有效提升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并能形成对色彩的独特认知[3]。

(二)引导学生分析色彩,鉴赏作品

在初中美术教材中,有很多的美术作品,都包含有丰富的色彩内容。因此,美术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通过鉴赏这些美术作品来观察不同色彩是如何体现的以及艺术家们是如何利用色彩来表达自身感情的。一幅作品会有一个起着全篇主题导向的色彩,奠定了该幅作品的主要情感基调。学生通过鉴赏,能够感悟到色彩的运用对作品的影响。比如,教师在教学到江西美术出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走进地域民间美术》这一单元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鉴赏当地的“农民画”,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风格奇特,手法夸张、且用色十分大胆。主要是以红、绿、黄、紫、黑等单色为主,强调色彩之间的搭配以及碰撞,学生在观赏农民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农民通过作画过程中色彩的表达,展示自己对大自然、土地等的热爱之情。通过鉴赏这些优秀作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对如何合理地运用色彩也有了新的感悟。

(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色彩表达力

初中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在课堂上学到的色彩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通过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来搭配色彩、运用色彩,能够提升学生对色彩的表达力。比如,教师在教学到江西美术出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校园改造》这一单元时,就可以让学生在校园的特定区域来进行绘画,美化校园环境。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用色彩来填补校园内的空白区域,装点学习的环境。比如,有的学生负责在学校围墙的墙面上进行墙绘,绘画与学生日常运动、学习有关的美术作品,有的学生则负责在学校的石墩上、井盖上进行绘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会使用油漆以及画笔等工具,赋予校园更加多元的美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提升学生的成就感。通过开展这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色彩的内涵,运用到色彩,从而提升了自身审美[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以及创作力。美术教师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色彩等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色彩知识的热情,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汝萍 . 初中美术教学中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 ,2025(1):142-145

[2] 文桂海 , 龙盛莉 . 初中美术教学中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探索[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教育 ,2025(3):053-056

[3] 陈科 . 初中美术教学中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 ,2025(4):171-174

[4] 王贤 . 初中美术教学中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13):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