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现代散文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究
陈苗苗
重庆市梁平红旗中学校 重庆市 梁平区 405200
一、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语文学科的整体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不论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语文教材的建设,还是在现代散文教学上,都更加注重语言品味、人文关怀、精神启迪,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但在现代散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初中与高中学生大多都很喜欢课程中的现代散文,但学生对于现代散文教学课堂似乎不感兴趣,而老师也难以从教学中获得成就感 []。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师生迷失教与学的方向,师生都有可能失去教授和学习现代散文的兴趣。那么现代散文教学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通过与中学语文教学一线教师的深入交流探讨,对中学现代散文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探究分析。
二、中学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文体模糊
部分老师在现代散文的教学实践中,对于文章的体式还不能准确辨别,就可能导致部分老师对于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确,对选择不正确、不合理的教学内容等问题,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背影》的教学中,部分老师就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上,而对于作者情感的分析却没有重视。一般而言,小说阅读教学注重对人物进行分析,散文阅读教学注重对情感进行分析,因此部分老师对文体的理解不清楚导致将散文上成了小说。所以,在教学《背影》时,要根据散文的教学特点,从分析作者情感入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父亲的四次“背影”和“我”的四次流泪,与学生建立起情感的联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掌握教学内容。
(二)教学过于标准化
现代散文的主题立意通常是多元化的,而且内容丰富,文体十分自由灵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篇散文的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同一篇散文也会有不同的认识。例如阅读《背影》时,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就是同一个人,在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时期来阅读,肯定会产生对“父亲”的不同情感体验,因此散文的教学没有标准化的答案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部分老师就过于追求标准化,追求文本解读的标准化、文章理解的标准化、习题答案的标准化,这样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兴趣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在现代散文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表达自身阅读时的不同的情感,这样才能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文本解读过于泛化
现代散文教学不仅要避免过于标准化,也要避免对文本的解读过于泛化。虽然语文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但部分老师在教学中过于放任学生,任由学生脱离文本、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解读文本,这样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交流,老师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深入对于文章的理解,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
三、中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散文文体意识的欠缺
文体意识,是指主体对特定风格的材料、主题、语言、结构、创作风格、写作技巧、意义表达等表达规范的自觉理解 ( 这里的主体主要指教师,其次是学生 )。从文学的发展史来看,现代散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章来说,更难以把握,其文体特点决定了散文教学的难度。散文文体意识的缺失导致教学困难,影响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现代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导体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散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学内容要利用所选的文章来保证“教什么”和“学什么”。合理、正确地选择教学内容,是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实现“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使教学价值最大化的首要特征。然而,文体意识的缺失已成为教学内容选择偏差的最大“罪魁祸首”,其责任不能全部指向教师,要看到文体意识薄弱、散文教学困难的深层原因。另外,现代散文教学的难度就像流水一样难以把握,不仅教师难教,学生也难学。
(二)中学生的自身特点的限制
散文的内容具有宽广的特点,就如同生活、自然、社会一样包罗万象。而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理解还是比较浅显的,因此对于具有深刻意义的现代散文的学习和理解是较为困难的。同时一些中学生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学习心理容易变得浮躁,再加之电脑、手机及网络的发展,也容易变得沉迷于网络,这些不仅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而且也导致了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感知 []。同时,日益加快的速度和节奏也使学生普遍表现出浮躁的状态和情绪,难以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好的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美好情感,无法领会其中的哲理。更可怕的是,网络的普及为一些爱偷懒的学生打开了方便之门,他们懒得思考,认为脑子不如手指,所以遇到问题不愿思考,直接在网上抄答案。此外,由于一些外部原因,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急剧减少,社会普遍浮躁的风气也使他们更加功利。然而,学习语文需要长期的坚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见效,中学现代散文只有通过长期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逐步提高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然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兴趣班或辅导班挤占了许多学生的课余时间,没有空闲时间,当然也没有时间阅读,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现代散文的学习。此外,应试教育只注重分数,忽视能力,认为培训课程就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比别人更高的分数。长此以往,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来越功利,认为与其多读书,不如多做题。哪知不读书,理解能力就不能提高,做再多的题也是徒劳无功。
(三)教师专业水平的局限
中学现代散文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这也与教师有很大关系。由于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一些中学语文教师在新旧更替的散文教学中往往难以抉择与判定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而且对于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无法准确把握。如今,许多中学语文教师会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因为他们自身在学生时代接受的就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教学,所以在中学散文的教学中,他们仍旧采用标准化的解读和程式化的教学方法。
四、结论与启示
现代散文是别具特点的文类,是有情思的、有意蕴的、有哲理的,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当然应是丰富的、多彩的,有生命力的。然而,中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却依旧存在文体模糊、教学过于标准化、文本被淡化与泛化、过分强调人文性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与散文文体意识的欠缺、中学生的自身特点的限制、教师专业水平的局限、教学评价制度的弊端密切相关。这种现状的出现应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要努力走出现代散文教学的误区,重构中学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的。
作者简介:陈苗苗(1995—),女,汉族,重庆梁平人,教育硕士,单位:,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