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昆剧《奈何天》中的灯光设计

作者

胡英琦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 邮编:310000

在24 年9 月,我团创排的昆剧《奈何天》在杭州红星剧院首演成功,本人有幸担任该剧的灯光设计。这部戏是我在单位设计的第三部戏,有道是实践出真知,这次创排下来,使我对舞台灯光的理解更深了一些,在此做些分享。

昆剧《奈何天》原为《笠翁十种曲》中的传奇剧目,是明末清初的剧作家李渔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荆州巨富阙里侯因相貌丑陋,两次娶妻都遭妻子嫌弃,后因行善积德而被朝廷赏识,容貌得以改变的故事。

创排之初,导演强调这部戏要把舞台还给演员,舞美和灯光在设计上要尽可能简单。本剧的舞美摒弃了繁复的实体背景,依托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以柳枝、烟、喜字等符号,实现井边、寺庙、婚房等多重场景的变化。而灯光在场景的体现上要围绕这些元素的同时还要做到简单。

我在设计该剧灯光时,始终以导演孙晓燕所提出的“以简胜繁”为核心。通过对光区控制,明暗对比和色彩搭配的方式来进行灯光的表达。这些是较为传统和简单的手法,但是既能满足时空特征的体现,也能满足导演的创作意图。

一、光区的控制

灯光处理上的简单并不是指满台打亮的大白光,而是不要过多的用灯光去表现角色内心情绪和情感上的变化。了解每个场景下每一段表演演员的活动范围是控制光区的基础,也是在进剧场对光之前灯光设计人员需要掌握的细节之一。合理控制光区可以使表演的客观位置发生视觉上的改变。同时,舞台上表演区以外的区域色彩和明暗之间的体现会更加饱满,舞台整体上也会更有层次感。在《奈何天》剧里即使是婚房、寺庙这样固定的场景里,我也根据表演的区域做了很多光区上的变化。例如阙里侯在进婚房后和傧相一旁窃窃私语,傧相离开后阙里侯才和新娘交流,这里先把光区给到阙里侯和傧相,再放大光区到阙里侯和新娘,能够引导观众视线的同时推进剧情的开展。

控制光区也可以体现舞台空间上的变化。传统戏曲的表演存在假定性,演员跑个圆场,所处的空间就发生了变化,转身一个拉上门栓的动作,人物就从室外走向了室内。在该剧中寺庙相亲那场,和尚们把众人赶出寺庙并关上大门,此时把光区往前移动,并缩小光区范围,能够让观众视线更加集中到被赶出来的阙里侯几人,也让观众更好理解几人所处的位置已经从寺庙里移步到寺庙外了。

对光区进行合理控制是灯光处理上的重要步骤,也是让舞台画面呈现得更为干净整洁的重要手段。

二、明暗的对比

在舞台上,如果人物景物都是统一亮度,画面就显得扁平,没有立体感。在观众的视角里,同一画面中明亮的事物是首先吸引眼球的,通过对灯光亮度的调节,使舞台上产生明暗的对比,观众就能更好分辨场景里的主次关系,画面也会有生机与层次。在这部剧里,我通过人物与景物的明暗对比,人物与人物的明暗对比,场景和场景的明暗对比,来进行一些灯光上的表达。

首先是人物和景物的对比,在大部分表演的时间里,演员身上的亮度都应该强于环境。在进行表演时,演员才是主体,需要观众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演员身上,所以在处理景物照明亮度时要适当比演员暗一些。前面有提到过这部戏的舞美,是一些线条状的元素符号,在处理景上的光时只需要把它的线条结构体现出来即可。而且景都是灰色的,比较吸光,人物和景的明暗对比就更好处理。在人物与人物明暗对比的体现上,我主要是从区分主演和配演的关系,主要表演和次要表演的关系,人物间的形象塑造来入手。但考虑到这是一部喜剧,剧情较为简单,人物间的关系也很好理解,所以这一手段用的较少。例如在阙里侯得到朝廷赏识后官戴起来,给了阙里侯更高的亮度,旨在塑造他正面的人物形象。同样在这一场景中,灯光在处理环境光的亮度时较之其他几场要更为明亮,一个原因是要塑造阙里侯更为高大的形象,另一个原因是为了体现贯穿全剧的那句话“世人莫道形难变,欲变形骸早变心”。这一幕在人们心里阙里侯善良高尚的品格终究盖过他丑陋的外表,是阙里侯扬眉吐气的时刻。所以通过场景间的明暗对比,使观众在视觉层面直观感受人物的精神特质,也是美丑辩证间的视觉体现。

三、色彩的搭配

色光在舞台灯光的元素中最具感染力和表现力。它可以对环境进行渲染,表达人物的情感,烘托剧中的气氛。回到本剧“以简胜繁”的核心上,我尽可能减少灯光对角色内心情感的外化,在色彩的使用上尽可能偏向写实,以此加强环境的渲染。例如剧中的夜晚,我使用了深蓝色来体现昏暗的环境。剧里结婚的时候,使用橙红的暖光烘托气氛。在寺庙里,使用明黄色来展现寺庙的庄严。处理角色扮演景物的情况也是如此,例如剧里有四个角色,在洞房时扮演蜡烛,我就用了橙红色的定点光照在他们身上。扮演佛像时,用了金黄色定点光体现佛像的神圣,这样处理能够让观众更好的理解剧情。

全剧只有一次使用色彩来处理角色的情绪,就是阙里侯看到写着奈何天那块匾时长段的独白。这段独白是剧情的转折点,让我们看到嘻嘻哈哈的阙里侯内心深处的疼痛,他对自己丑陋的外貌无可奈何,对两任妻子的嫌弃无可奈何,也是点题的地方。从这段表演以后,阙里侯看开一切,去做善事,最终赢得了大家的认可,改变了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形象。独白中讲诉了阙里侯悲惨的前半生,这里我使用了深蓝色来体现他内心的凄凉,将孤独,伤感的情绪外化,是写意的手法。阙里侯在音乐声中下场,然后所有的光慢慢缩小,最终只有那块匾上有淡淡的暖光。之所以不用冷色,一是冷暖对比,让观众去注意这块匾。二是想点明一下主题,你再悲伤再难过,事物的本身不会随之改变,亦为无可奈何之感。

通过上诉的三种方式后,灯光又显得过于简单。为了做一些小小的活跃气氛的处理,我们又制作了三枚分别刻着“奈何天”三字的图案片,在观众进场和尾声时用灯光打在幕上。三个字随着音乐慢慢旋转,一会儿变成歪歪扭扭的“何天奈”,一会儿变成颠倒过来的“奈天何”,最后卡着音乐点变成了“奈何天”,符合喜剧的幽默形式,也让灯光的表现有了新颖的手段。

以上就是我在设计这部戏灯光时的一些思路,做为一名舞台灯光设计人员,面对不断进步的舞台灯具,不断增添的表现手法,也需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舞台。在此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部剧,喜欢我们的昆曲。

2025 年 3 月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