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学段衔接的思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作者

王敏

重庆育才中学 400050

引言

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思政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当前在高中阶段的思政教学中,教师往往面临学段衔接不畅、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阻碍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提升。如何在学段衔接的过程中,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中思政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提出思政教师在学段衔接中的专业能力提升路径,旨在为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一、学段衔接中思政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在教育体系中,学段衔接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于思政教育的质量提升具有关键意义。学段衔接不仅是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转换,更是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贯通。思政教师在学段衔接过程中常常面临一系列挑战与困境。教师专业素养的差异是影响学段衔接的一个重要因素。高中思政教师在面对初中和高中的课程衔接时,往往难以全面适应不同学段之间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在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容易出现脱节,导致学生在衔接阶段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是学段衔接中的一个重要挑战。人教部编版的《思想政治》教材在不同学段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体现在教材的结构、难度以及传达的思想政治观念和教育理念上。高中阶段的教材内容更加复杂,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知识。这使得思政教师必须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适应过渡期的学习内容。教材内容的复杂性和教育要求的提升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差异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初中阶段的思政教育侧重基础知识的灌输,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师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并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教师在学段衔接中的教学难度。

二、基于学段衔接的思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路径

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在学段衔接过程中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思政教师应当增强自我教育意识,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思政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还应具备较强的跨学科整合能力。通过对经济学、法学、文化学等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师能够更好地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合到思政教学中,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思政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思政教师要定期参与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科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便更好地应对学段衔接中的挑战。

在学段衔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升其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高中阶段的思政教学与初中的教学有着显著的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学段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避免教材内容的照搬照抄。教师要深入理解高中思政课程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引导等方式,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逐步掌握高阶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学段过渡。

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评估与反思能力,也是促进学段衔接的重要路径。在学段衔接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堂反馈机制的建设,通过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通过作业、测试、课堂互动等多种评估形式,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师还应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不足,并通过专业的学习和讨论,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促进学段衔接与思政教师能力提升的实践与策略

为了有效促进学段衔接与思政教师能力的提升,学校应当提供充足的支持与资源。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教学研讨会和专题讲座,促进思政教师的学科交流与经验分享。在这种教学研讨中,教师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进一步拓宽教育视野,提高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学校应鼓励思政教师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培养其跨学科思维能力,使其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从而实现更好地学段衔接。学校还应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和学术支持,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也是促进学段衔接的重要因素。家长应当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了解高中阶段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与鼓励。同时,社会各界也应通过提供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在学段过渡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家校社三方的合作,学生能够在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上得到更为全面的支持,为顺利完成学段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的衔接与教材的完善也至关重要。教材作为思政教学的基础,应充分考虑到学段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编排。在课程设计中,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衔接性和连续性的研究,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学段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材能够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段衔接。

结语

本文通过对学段衔接中思政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学段衔接的思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路径,探讨了促进学段衔接与思政教师能力提升的实践与策略。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能力是确保学段衔接顺畅的关键,只有在教师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在学段过渡期顺利适应更高层次的思政教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我教育、提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并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通过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必将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国新 , 陈慧 . 高中思政教育学段衔接的挑战与对策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39(2):45-51.

[2] 李红 , 王强 . 基于学段衔接的中学思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讨[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43(7):18-24.

[3] 周伟 , 李娜 . 促进高中思政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分析 [J]. 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4,35(1):12-17.

本文系 2023 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思政一体化背景下初高中思政教师协同成长路径研究》(渝教规办【2023】5 号),课题批准号 K23YG1080038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