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路径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

作者

杨亚莉 张碧珠 王浩卉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

一、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与职业素养培育的内在关联

高职教育以培养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为目标,职业素养不仅包含专业技能,更涵盖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跨文化沟通能力等核心要素。英语课程作为高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内容涉及国际文化、职场场景、行业规范等多元主题,天然具备思政元素与职业素养融合的优势。

一方面,课程思政为职业素养培育提供价值引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法治意识等思政元素,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避免技术技能培养与价值塑造脱节。例如,通过介绍中国企业 “走出去” 案例,既能提升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又能增强其民族自信与职业责任感。另一方面,职业素养培育为课程思政提供实践载体。高职英语的职场导向特征(如外贸函电、跨境电商英语等内容),可使思政教育从 “理论灌输” 转向 “实践渗透”,让学生在模拟职场场景中体会诚信、协作、创新等思政内涵,实现 “学语言、练技能、育素养” 的三重目标。

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核心挖掘路径

(一)立足教材重构,挖掘 “显性 + 隐性” 思政元素

教材是课程思政的基础载体,需打破传统 “语言知识本位” 的编写逻辑,从 “主题筛选 — 内容重组 — 案例补充” 三环节挖掘思政元素。

显性元素提炼:针对教材中明确涉及价值观的主题(如 “职业规划”“环境保护”“文化交流”),直接关联思政目标。例如,在 “CareerDevelopment” 单元,通过对比中外职业教育理念,引入我国 “工匠精神”案例,引导学生树立 “技能报国” 理想。

隐性元素转化:对教材中侧重语言技能的内容(如语法、阅读材料),挖掘背后的思政内涵。例如,在讲解商务英语 “合同写作” 时,通过分析国际商务纠纷案例,强调 “诚信履约” 的职业准则,将法治意识融入语言教学。

本土化案例补充:结合区域产业特色与行业需求,补充本土企业案例。如面向制造业专业学生,引入当地龙头企业 “技术创新”“绿色生产” 的英文报道,让思政元素更贴近学生职业场景。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 “思政 + 职业” 场景融合

项目式教学:以职场真实任务为载体,将思政目标融入项目设计。例如,在 “跨境电商英语” 单元,要求学生以 “推广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为项目主题,在撰写英文产品文案、制定营销方案的过程中,渗透 “文化自信”“质量意识” 等思政元素,同时提升职业技能。

情境模拟教学:设置职场冲突场景,引导学生在语言沟通中践行思政理念。例如,模拟 “客户投诉处理” 场景,要求学生用英语沟通时,既体现 “客户至上” 的服务意识,又坚持 “合规经营” 的职业底线,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职业操守。

跨文化对比教学:在文化主题教学中,通过中外对比传递思政价值。例如,在 “节日文化” 单元,对比中西方节日背后的家庭观念、社会伦理,引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培养 “尊重差异、包容互鉴”的跨文化职业素养。

(三)优化评价体系,建立 “素养 + 技能” 双维考核

传统英语评价侧重语言成绩,需构建 “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结合的体系,将思政元素与职业素养纳入考核维度。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项目报告、小组协作等指标,考核学生在学习中体现的职业态度(如责任感、团队协作)与思政意识(如文化认同、法治观念)。例如,在小组项目中,增设 “诚信度”“创新贡献度” 评分项,引导学生重视职业素养养成。

终结性评价:在期末考试中增加 “思政 + 职业” 融合题型。如在写作题中,要求学生以 “我的职业理想与技能报国” 为题撰写英文短文;在阅读理解题中,选取体现 “工匠精神” 的行业报道,考查学生对思政内涵的理解与语言解读能力。

企业参与评价:邀请企业导师参与实习实训评价,从职场视角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对实习学生的英文沟通能力、职业礼仪、团队协作等进行评分,将企业评价结果纳入课程总成绩,实现 “学校教育”与 “职场需求” 的衔接。

三、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案例

以某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 课程为例,面向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开展教学改革:

教材重构: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补充 “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合规经营案例”“RCEP 协议下的国际贸易规则” 等英文材料,挖掘 “规则意识”“国家利益优先” 等思政元素。

教学实施:开展 “跨境电商产品推广” 项目,要求学生以 “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 为主题,完成英文市场调研、产品宣传视频制作、客户沟通模拟等任务。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 “绿色发展” 理念(思政目标)与 “国际市场需求分析”(职业技能)的结合。

评价改革:过程性评价占比 60% ,包括项目报告( 30% ,考查职业技能与思政内涵融入度)、课堂协作( 20% ,考查团队意识)、企业导师评价( 10% ,考查职场沟通能力);终结性评价占比 40% ,以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挑战与机遇” 英文论述题考查学生的职业认知与家国情怀。

实践结果显示,学生的职业规划清晰度提升 32% ,对 “工匠精神”“文化自信” 的认同度提升 28% ,英文职场沟通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 “语言学习 — 思政渗透 — 职业素养培育” 的协同效果。

四、结语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需立足 “职业化” 导向,打破 “语言与思政割裂” 的教学困境。通过教材重构挖掘思政内涵、教学创新融合职业场景、评价优化强化素养考核,可将思政教育贯穿英语教学全过程,既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又培育其符合行业需求的职业素养,为高职教育培养 “德技并修” 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未来,还需进一步结合新兴产业需求(如人工智能、跨境电商)更新思政案例,加强 “英语教师 + 思政教师 + 企业导师” 的协同备课机制,推动课程思政与职业素养培育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李娜. " 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 { 文渊(小学版)} 10(2021).

2. 高致乔. " 高职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探索." {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 4(2023):4.

3. 石晓岩. " 高职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探索." { 文存阅刊 } 19(2021):148-148.

杨亚莉,女,1968-03,汉族,籍贯:陕西省延安市,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邮编716000,学历:本科

张碧珠,女,1996.03,汉族,籍贯:延安市宝塔区 , 在职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编 , 邮编:716000,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

王浩卉,女,1999 年1 月,汉族,籍贯:陕西省延安市, 在职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 邮编:716000 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