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模式的创新研究

作者

马富生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苦水岔小学 730799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承载着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语文课堂的教学互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情感、思维与能力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课堂教学互动逐渐从单一的教师主导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转变。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不仅使得这一转变成为可能,更使其能够更加高效、精准地实施。

一、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价值和潜力。AI 能够优化教学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传统语文课堂受限于教师的时间和教材内容,学生个体间的学习差异难以充分关注。而 AI 技术能够通过智能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形成个性化学习路径,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例如,AI 能够根据学生的阅读速度、词汇量和语文理解能力,推荐适合的阅读材料或练习题,有效提升学习效率。AI 能够增强课堂互动的多样性与即时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难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实时反馈,而 AI 平台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技术,实时分析学生的回答和参与情况,为教师提供数据支持。这不仅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还能够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即时反馈,增强学习体验和知识掌握的深度。AI 在语文教学中还能够促进跨学科融合和创新思维发展。通过与历史、科学、艺术等学科内容的结合,AI平台可以生成多元化的语文任务和情境活动,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学生可以沉浸在文学作品描绘的场景中,提升理解力和感受力,从而更好地体会语言的美感与文化内涵。

二、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开发互动性强的学习软件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开发互动性强的学习软件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重要手段之一。互动性不仅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关键,也是在信息化教育时代实现个性化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高效的互动设计,学习软件能够增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推动学生主动思考,促进深度学习 [1]。因此,开发具备高度互动性的学习软件,不仅要从技术层面进行创新,更要注重教学设计与教育目标的契合。互动性强的学习软件应具备实时反馈功能。这一功能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答题结果以及思维过程进行反应,为学生提供即时指导。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常常只能在教师批改作业后才能获得反馈,而互动性强的学习软件则可以实时生成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防止错误积累,保证学习效果的连贯性。教师也可以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互动的效率和质量。学习软件应当设计丰富的互动环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互动不仅限于单纯的回答问题或进行练习,它还应包括多元化的学习形式,如与虚拟教师的对话、与同伴的合作、与学习内容的深度交流等。通过设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互动环节,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的掌握,并在互动中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这种设计能有效突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局限,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互动性强的学习软件应具备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点、学习节奏和认知方式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做到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关注。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学习软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智能推送适合的学习资源和任务。这种个性化推荐可以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节奏下进行有效的学习,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练习或过高难度的挑战带来的挫败感。

(二)融合跨学科资源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融合跨学科资源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模式的重要策略之一。语文学科不仅涵盖语言和文字的基础知识,还涉及到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具有天然的跨学科属性[2]。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学科的资源,设计多元化、立体化的课堂互动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融合跨学科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通过文学作品、语言实践等途径,帮助学生理解与体验丰富的文化背景、社会现象及科学原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素材融入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资源。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深层次思考。跨学科资源的融合能够增强学生的跨领域思维能力。在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下,各学科的内容往往独立存在,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仅仅停留在学科知识的表面,而难以建立起学科之间的联系。然而,跨学科资源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学科界限,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学生在跨学科的任务中,可以整合各类学科知识,提升其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跨学科的思维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他们未来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跨学科教学中起到资源整合和个性化推荐的作用。AI 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进度,智能地推荐适合的跨学科学习资源,如科学、艺术、历史等相关领域的内容。这种个性化的资源推送不仅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进行自主探索,还能够避免信息过载,使学生能在合理的知识框架内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

(三)注重情感体验与人文关怀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学生情感培养和人文素养发展的重要阵地。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它们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更精准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语文课堂带来更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和互动方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能学习系统实时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识别其情感变化和情绪波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及时察觉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尤其是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AI 技术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反馈信息以及情绪反应,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及时进行调整。这不仅能减少学生的焦虑感,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积极的学习情绪。比如,AI 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速度、答题正确率及表情变化等数据,推测其情感状态,向教师提供相应的情感支持建议,从而创造一个更具关怀性的学习环境。人工智能能够在课堂互动中融入情感化设计,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文学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学生常常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AI 技术能够通过个性化学习方案,推荐适合学生情感需求的学习内容,提供更具情感深度的互动形式。例如,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AI 系统可以生成与书中人物、情节相关的情感共鸣引导,鼓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联结,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此外,AI 还能够根据学生的情感反应设计个性化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提升语言的情感表达能力。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色彩。通过AI 系统,学生可以与虚拟角色进行对话、与故事情节互动,体验不同人物的情感冲突和心理变化。这种互动设计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参与感,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力量。AI 平台能够通过动态情感分析,向学生展示作品中的情感走向,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精准地抓住情感表达的重点,提升他们的情感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教学互动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优势与挑战,积极探索与应用,以创造更加高效、富有情感和人文关怀的教学环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尚涛. 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J]. 数据,2022(11):113-115.

[2] 吴莹,马玉 . 人工智能时代,语文教学该坚守什么[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