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路径探索

作者

薛红苗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六中学,山东省滨州市,256600

引言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也需要基于课标的变化而变化,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路径。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线性的知识传授模式,发展为更加多元、全面的教学系统。因此,本文将围绕着单元整合知识教学路径、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科学作业设计路径以及课外活动拓展路径进行分析。在新课标背景下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发展为根本的新课堂,实现新课标的育人目的。

一、以大单元整合知识,聚焦数学重点问题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点时往往将其割裂为各自独立的课时,这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见木不见林”,从而难以把握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探索教学路径,首先就要考虑教学体系的问题,利用大单元来整合知识点,强调数学教学的整体性与结构性。为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突破单课时的局限性,以单元核心知识为导向,将具有关联性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健全的“学习单元”。这种大单元教学路径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脉络和前因后果,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系等,能更好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1]。例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教师给学生设置“方程与不等式”的大单元教学,其中选取“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这些知识横跨了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教材。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置全新的单元教学模式,将课程分为起始课、探究课、深化课、总结课这几个板块。其中,起始课可以从数学中的生活情境出发,带领学生认识到如何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在单元知识体系前引出“方程”这个核心概念。探究课则是让学生依次学习这些方程的解法,在课堂上列举不同的典型例题进行计算,考察学生对于知识共通的“化归”思想的掌握。而在深化课上,教师引入不等式,对比其与等式之间的差异,深化单元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最后的总结课上,则要创新设计一些新题型或题型变式,鼓励学生综合应用方程与不等式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让单元教学真正聚焦于数学课本中的重难点问题。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以素养为导向促进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这要求教师认识到数学教学不应停留在浅层的死记硬背,而是充分结合课堂上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学生展开自主学习,重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这意味着要打破传统的“题海战术”,转向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思辨生成”路径 [2]。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相关内容时,教师需要利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数学概念,结合生活常见的元素激发他们的探究欲。然后让学生尝试运用拼接法计算出勾股定理的数量关系,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推理问题的能力。在高阶思维发展中,学生还要善于向教师提出反问,比如“为什么所有直角三角形都满足这个规律?”结合例题进行思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此外,在数学课堂上对于学生而言更重要是数学知识的迁移应用,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牢牢掌握课本上抽象知识点的活用方法。

三、作业设计分层赋能,反馈数学学习成果

作业是整个初中数学的延伸,同时也是反馈数学学习成果的关键要素。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探究教学路径时,教师要主动转变“一刀切”的作业模式,以更加科学的分层作业给学生赋能。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发展。因此,数学作业通常被分为三类,分别是基础巩固层、能力拓展层和探究挑战层。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给学生设计分层作业。基础巩固层的作业需要聚焦于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等核心概念知识,保障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最基础的知识点,为之后的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力拓展层作业则考察学生对于一些难度适中的习题的解答,从日常教学的角度训练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挑战层作业一般为学生的选做类作业,旨在开放性与探究性任务,对学生进行拔高,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分层作业形式可以更加直接且精准地反馈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也展现出他们的进步和收获[3]。

四、拓展课外学习活动,有效感受数学魅力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除了要关注数学课堂上,也要将注意力放在数学课堂外,意识到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效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由此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 [4]。教师在设计课外数学活动时,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设计跨学科实践任务,比如将数学和艺术进行融合,鼓励学生结合“黄金分割”知识,在生活中去测量人体数据,用数学的视角欣赏蒙娜丽莎画像等。在学习“统计”相关知识时,则可以开展“家庭水电费数据分析”的生活化实践,让学生自主收集家庭的水电费账单,结合数据分析知识,计算出家庭水电的月平均费用、波动情况,绘制出折线统计图,用来分析用量高峰原因,生成一些生活建议等。这样的课外数学活动让数学不再是抽象、冰冷的学科,也不再是“纸上谈兵”的公式,而是真正地触及大家的生活,成为可感知、可创造的鲜活存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对教学路径进行探索与创新,教师需要基于上述四点出发进行实践,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边思考边调整,与学生共同构建全新数学教学路径。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下,真正培养出具备数学学科素养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 林爱娟 .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优化路径探索 [J]. 天津教育 ,2023(9):61-63.

[2] 许杰 .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探索 [J].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z2) .

[3] 张国兰 . 基于新课改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路径新探索 [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2):95-97.

[4] 周守国 .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索[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