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学背景下混合式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胡莉 郭君洁 李大红 王明成 刘军和
黄淮学院 河南驻马店 463000
一、引言
智慧教学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线学习平台等技术,打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实现“线上 + 线下”教学资源深度融合。《生物化学》课程包含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等核心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具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及知识应用能力。但传统考核模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存在考核内容片面、评价维度单一、缺乏过程性监督等问题,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与综合能力,也难以适应智慧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所以,构建科学完善的混合式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传统《生物化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问题分析
(一)考核内容局限,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考核以教材知识点记忆为主,如蛋白质的结构层次、三羧酸循环的反应步骤等,多为客观性试题,缺乏对学生实验设计、问题解决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生物化学》作为实验性学科,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同等重要,但传统考核中实验成绩占比通常不足 20% ,且多以实验报告提交为主,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评价维度单一,忽视过程性学习
传统考核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期末成绩占比高达 70%-80% ,学生的学习效果仅通过一次考试来判定。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采用 “考前突击” 的学习方式,忽视平时的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同时,评价主体仅为教师,缺乏学生自评、互评及智慧平台数据的参与,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进步情况。
(三)缺乏智慧技术支撑,评价效率低下
传统考核中,教师需手动批改试卷、实验报告,不仅工作量大,还容易出现主观误差;学生无法及时获取考核反馈,难以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此外,教师难以通过传统方式收集学生的线上学习数据(如视频观看时长、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无法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教学与评价的针对性不足。
三、《生物化学》混合式考核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雨课堂),将《生物化学》课程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占比 60% )和终结性考核(占比 40% ),具体内容如下:
(一)过程性考核:多维度跟踪学习全过程线上学习考核( 20% )
依托智慧平台发布线上学习资源(如微课视频、电子教材、拓展文献),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的视频观看时长(占 5% )、章节测验完成率及正确率(占 10% )、线上讨论参与度(占 5% )。例如,在 “酶促反应动力学” 章节学习中,学生需观看微课视频并完成平台发布的练习题,平台实时统计答题正确率,教师根据数据反馈调整教学重点;同时,学生需在讨论区分享 “酶抑制剂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案例,教师根据发言质量给予评分。
课堂互动考核( 15% )
采用雨课堂等工具开展课堂互动,通过随机点名、限时答题、小组竞赛等形式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成绩直接计入考核系统。例如,在课堂讲授 “糖代谢” 时,教师发布实时练习题,学生通过手机答题,平台即时生成答题结果分析,教师根据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同时将答题成绩作为课堂互动考核的依据。
实验操作考核( 15% )
利用智慧实验管理平台(如 LabChart)记录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方案设计( 3% )、操作规范性( 5%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4% )、实验报告质量( 3% )。例如,在 “蛋白质定量测定”实验中,平台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学生的操作步骤,自动识别操作错误(如移液管使用不当)并扣分;学生需将实验数据上传至平台,系统自动分析数据准确性,教师结合平台数据与实验报告给出最终成绩。
小组项目考核( 10% )
以 3-5 人为一组,围绕《生物化学》前沿主题(如 “CRISPR-Cas9技术在基因编辑中的应用”“糖尿病的生化机制与治疗进展”)开展小组项目研究,要求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完成项目报告,并在智慧平台进行线上展示与互评。教师根据项目报告质量( 4% )、展示效果( 3% )、学生互评结果( 3% )给出综合评分。
(二)终结性考核:精准检验核心知识掌握程度
终结性考核采用 “线上 + 线下” 结合的闭卷考试形式,占比40% 。线上部分( 15% )依托智慧平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如选择题、填空题,系统自动批改并生成成绩;线下部分( 25% )以主观题为主,如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考查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例如 “结合三羧酸循环的机制,分析其在能量代谢中的核心作用及相关疾病的生化机制”。教师批改后,将线上与线下成绩整合,形成终结性考核最终成绩。
四、混合式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成效
以某高校 2023 级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为实践对象,对比实施混合式考核评价体系前后的教学效果,结果如下: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
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应用,学生线上学习行为改变明显。线上教学视频观看完成率从 65% 升至 92% ,课堂互动答题参与率从 70% 跃至98% ,小组合作项目参与度从 80% 提升到 95% 。这表明智慧平台的实时学习反馈机制起关键作用,学生能即时评估学习效果、了解薄弱环节,进而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学习态度从被动变主动。
(二)学生综合能力有效培养
实践能力培养上,实验操作考核优秀率从 18% 升至 3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环节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小组项目报告中, 85% 学生能结合知识与前沿研究分析思考,知识迁移和创新思维得到锻炼。终结性考核主观题平均得分从 58 分增至 72 分,学生对专业核心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
(三)教师教学针对性增强
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大数据分析,教师能精准定位学生共性和个性问题,如发现“氧化磷酸化机制”等是学习难点,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和进度。平台的全过程学习数据改变传统评价模式,基于大数据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使教学评价更科学客观,提升教学指导精准度和有效性,支撑个性化教学。
五、结语
智慧教学背景下,《生物化学》混合式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整合 “线上 + 线下” 资源、融合 “过程性 + 终结性” 评价、依托 “智慧技术 + 多元主体”,有效解决了传统考核的弊端,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跟踪与综合能力的科学评价。未来,还需进一步优化智慧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量化评价,推动考核评价体系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为生命科学领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彭小珍 , and 郭天瑶 . "" 互联网 +" 背景下医学成人 " 生物化学 "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 教育进展 } 14.3(2024):168-172.
[2] 刘福杰, 刘福燕, and 吕丁丁 .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以 "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 为例 ." { 镇江高专学报 }37.2(2024):119-121.
[3] 赵海霞 姚慧鹏 布同良 吴琦 单志. ""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大学教育} 24(2023).
作者简介:
胡莉,1987 年 01 月,女,汉族;籍贯:河南省驻马店市,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
项目信息:
1.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智慧教学背景下混合式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生物化学》为例(2024XJGZLX18);
2.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类专业“ 三化一制”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2024SJGLX0482);
3.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新农科背景下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24XJGL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