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实践研究

作者

刘红梅

阜南县玉泉小学 安徽 阜南 236399

引言:

计算作为数学学科一项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核心能力,通过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基本运算能力的理解。小学数学包含了诸多基础数学原理,通过对计算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技巧。结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需求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了将趣味性的元素融入小学数学计算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激活其运算思维,加快计算速度,提升计算的准确率,为小学计算教学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本文立足于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深入分析了游戏化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当前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实践应用环节缺失

当前,小学数学的计算练习主要侧重于书面练习题,教师未能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习题,这也进一步导致阻断了计算练习与生活实践的内在联系。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无法帮助学生建立与生活实践的联系,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正确应用,由于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相互独立,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切身感受数学原理的实用性 [1]。再加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无法深刻理解抽象化的数学概念,从而对其课堂学习效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综合性学科,其与工程、科学、工业等多领域均有着内在联系,缺乏实际应用,从而限制了学生对于数学深度与广度的理解,无法真正体会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实用性。

(二)缺乏完善的反馈机制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练习教学中,学生往往只限于完成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未能真正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无法反思自身的数学计算技巧掌握情况,不清楚自己哪里有优势、哪里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上缺乏及时、完善的反馈机制,教师也并未能关注每个学生个体,难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仅仅将目光聚焦于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也只是针对这些学生回答课堂提问,难以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所以也无法帮助其及时解决学习的难题 [2]。此外,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练习中,学生完成作业后,由于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较长,学生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够得到反馈,而漫长的等待过程早已让学生忘记了自己思考时存在的错误。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课中的应用

(一)“闯关夺星”:20 以内加减法的阶梯式训练

针对一年级下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枯燥、易让学生疲倦的问题,采用“情境递进 + 即时反馈”策略:以探险故事为主题,将练习分成不同难易层次的闯关任务,借助多媒体的情境代入感和星级评价的持续激励,让学生在“闯关”中探索,潜移默化地提升计算水平。

设计“魔法森林大冒险”一课,将 20 以内退位减法以闯关形式分为“迷雾森林”“水晶洞穴”“魔法城堡”三个关卡,每个关卡均藏有

5 个计算陷阱,难度层层递进。课前进行场景布置:门上挂上“森林入口”门牌,墙上贴闪亮的星星贴纸,希沃白板循环播放森林冒险闯关游戏视频。第一关“迷雾森林”为基本退位减法(如“15-8”“13-6”),学生需找出视频游戏中对应的答案,答对则“拨开迷雾”进入下一题;“水晶洞穴”穿插对比游戏(如“ ”),答对可收集虚拟水晶,答错则触发手机震动提示“再试一次”;“魔法城堡”穿插混合运算游戏(如“ 12-5+3: ”“18-9-6”),需连续答对3 道题才能打开城堡大门。每节课设置“星级排行榜”,实时更新学生的星星数量:累计 5 颗星星获评“森林小向导”,10 颗星星获评“水晶卫士”,15 颗星星获评“城堡侠勋章”。一节课后统计显示:举手上台做题的学生人数增加,做题错误率下降,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人数增多。

(二)“乘法口诀大富翁”:表内乘法的竞争性记忆

针对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二)》中7-9 的乘法口诀难记、易混淆、易错等问题,采用“闯关比赛 + 支架辅助”策略:以棋子为载体,将口诀记忆融入闯关比赛,通过“走格 - 占格 - 奖励”的即时反馈机制,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支架(如提示卡、同伴互助),引导学生共同闯关、比拼速度,突破记忆难点[2]。

设计“乘法城堡大富翁”棋盘,地图分为“城门区”“塔楼区”“宫殿区”3 个版块,分别对应7 的乘法口诀、8 的乘法口诀、9 的乘法口诀。格子类型包括基础型(如“ 7×4 ”“ 8×3 ”等)、进阶型(如“ 9×6+53 ”等)、特权型(如“回答正确,任意组后移1 步”“回答错误,当前口诀重复3 组”等)。游戏共分为4 步:1. 分组(4 人1 组,设“记录员”“发言人”);2. 投掷骰子,投到算式格后需在 3 秒内作答,正确者插旗占领该格,错误则由其他组抢答;3. 每10 分钟统计一次各组占据格数,发放“进度勋章”;4. 最终占据格数最多的组获得“口诀小能手”锦旗。为学困生制作“阶梯提示卡”:一级卡 7×5=? 想: 7×5=5 个7 相加”,二级卡“七五十五?不是,再想: 7×5=35" 。实验后,学生的口诀熟练率显著提升,大部分学生能在5 秒内做出正确答案,课堂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结语

游戏化教学为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课赋予了新的生机,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将计算知识游戏化,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还能实现“教学目的”与“学生兴趣”的统一,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其设计的合理性(如合理限制游戏时间、平衡趣味性与知识性),使游戏化教学能更好地服务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提升,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管欣雨 . 数学游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探讨 [J]. 小学生 ( 上旬刊 ),2024,(10):118-120.

[2] 施勇 . 基于游戏化教学的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2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