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路径探析
金莉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需以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教师应通过科学制定阅读目标、分阶段设置要求,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注重跨学科融合,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奠基作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虽呈现多样化教学形式,但仍存在重分数轻能力、内容浅表化等问题。教师需通过趣味性教学模式,强化课内外阅读联动,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提升核心素养。
一、深入分析课外阅读问题,有的放矢开展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元化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工作者应用于多学科教学中的教学方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发现,部分教师将课外阅读机械关联教材内容,忽视文本情感内涵与思维深度的挖掘,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足。除此之外,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为了保障学生的教学质量,都将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估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现象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这也导致教学工作无法跟随小学生的成长而进一步发展[1]。课外阅读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历史、文化等学科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激发探究意识。
二、开展群文阅读,注重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关键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将文本内容进行整合,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可以针对课堂上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应的议题,并且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对应的教学任务,再进行教学任务的设置是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分割成各个小的议题。在学习期间能够基于小的议题展开讨论,最终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效果。
为了使群文阅读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教师需要积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爱上阅读,并且更加主动的参与到阅读中。教师可以根据书目来对中间和结果进行相应的测评。中间测评的主要目的是,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书目的了解状况,掌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和难题,并在此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而结尾测评的主要目的是直接评估学生在阅读完成后的整体质量,检查学生在完成了阅读后,到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随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2]。
三、坚持阅读目的导向,串联课外阅读知识
在实施课外阅读引导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要遵循一定的脉络,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可以有目的的去阅读。教师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转变思想,积极的参与到课外阅读学习之中。语文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融合新资讯的时候,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并且借助创新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阅读情境。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既具备了探索的欲望,又对于文本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有经验的教师常会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并且将不同板块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借助几个简单的问题直接点燃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无形中就被引入到了这本书的文本情境。
比如说,《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具有猎奇、冒险的特点,对于男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部分女孩却表示对于这些探险类的故事并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有些可怕和暴力。那教师就要充分的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分门别类的阅读任务。比如,男学生喜欢冒险,那么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就可以抓住文章中几次历险的经历,合理的描述出当时的场景,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相信绝大部分男同学都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那么对于女同学来说,《海底两万里》当中所蕴含的温情与不畏艰险的品质同样让人动容。此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恰当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先进行阅读,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就可以沉下心来去阅读其余的内容[3]。
四、补充多元化阅读知识,提升学生阅读效果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提出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具体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跨学科知识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要尽可能的去补充一些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既可以是图片视频,也可以是文字。总之,只要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收获,那么他们就能够更好地去理解文本中所讲述的内容。结合不同文本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有所侧重。比如有些文本文化性更强,涉及到历史知识。那么,教师就应该适当的补充历史方面的内容。如果有些文本在阅读起来较为艰涩,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和原理较为深奥,那么教师就应该选取一些更加直观或是简单的方式去解释上面的知识。辅助性阅读不能够给主体阅读带来负担,小学语文教师要科学衡量课外阅读的主要方面,然后补充跨学科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降低阅读难度,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阅读的具体方法。对于那些喜欢阅读的学生来说,阐述文本内容,向他人讲述文本中的故事,或是采用创作的方法去续写故事,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对此,教师应投其所好,选取阅读文本中那些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体会作者创作意图的时候,尝试模仿进行写作。然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述进行系统的评价,由此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这本书中所描述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从这些角度入手,教师就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五、探索项目化阅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做好项目化教学,这并不是对于主题进行的切分,而是围绕整个主题设计的相应的活动。课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结合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和语文要素,并借此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内容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设计相关的教学项目和形式。比如说,《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这四篇神话故事,其中三篇为中国的,一篇为西方的。在阅读分析的时候,教师要凸显文本的典型性,结合本单元的要点,让学生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胆的尝试,并且通过想象来说一说不同的人物形象,给你带来了怎样的体验。此外,还可以学生提供了许多典型的文本,比如在快乐读书吧中还推荐了《山海经》这本书。这些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可以徜徉在神话的世界里,感受到神话故事的新奇与有趣,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趣味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特点,以及文本的典型性,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成长,并且借助这些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
结语
课外阅读是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需立足学生需求,通过目标分层、兴趣激发、资源整合及项目实践,构建系统性阅读路径,助力学生实现从“被动输入”到“主动建构”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杨波. 试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2(10):128-130.
[2] 连星星. 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5):43-44.
[3] 程怀能. 分析课外阅读内容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影响[J]. 基础教育论坛,2022(1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