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董晓竹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引言
语言作为文化的生动载体,也是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从甲骨文的古老刻痕一直到简体汉字的规范统一,从地方方言的多样表达直至普通话的广泛普及,语言文字的演变轨迹深刻反映出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风雨却始终凝聚不散的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关键环节”,借助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各民族可消除交流障碍,在经济合作里增进互信,在文化交融中深化认同,逐步形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格局,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背景与意义
中国身为文明古国,其语言文化遗产丰富且多样,然而地域与民族之间存在的差异,致使了语言文字出现多元分化的状况,自秦汉时期推行“书同文”以后,“语言统一”一直都是维护国家统一、推动民族融合的一条隐性主线,从古代的官话发展至近代的白话,是一种可被广泛认同的通用语言文字,乃是维系多民族国家向心力的关键纽带,它的推广有着深厚的历史必然性。在经济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的进程中,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变得越发频繁,然而语言方面存在的壁垒依旧对深度融合起着制约作用,在数字经济领域,统一的语言文字标准是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技术得以应用的基础,而在互联网时代,规范的通用语言是信息可高效传播、避免出现混乱状况的“共同代码”。
当不同民族借助共同语言一起阅读中华经典、共同谈论革命历史之际,“中华民族”的集体认知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深化,促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从经济层面,通用语言可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在农村以及偏远地区,掌握通用语言可以直接提高居民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就业竞争的能力,成为缩小城乡差距、达成共同富裕目标的一项关键工具,从科技角度来看,规范的语言文字乃是计算机输入法、语音识别等技术研发的基础所在,为数字经济的发展给予核心的支持。在公共服务范畴之内,通用语言可保证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指令准确无误地传达到基层,防止出现因为语言方面的差异而致使的执行偏差现象,在医疗、司法等相关场景当中,顺畅无阻的语言沟通可以直接保障公民的权益,促使社会治理朝着精细化以及高效化的方向不断升级。
三、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践策略
以学校作为主要阵地,把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贯穿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学段,对课程设置以及考核标准加以规范,联合家庭与社会教育,在社区设立“推普学习角”,借助亲子共读、成人夜校等形式来延伸教育链条,对于民族地区,增大双语师资培训的力度,编写契合地方文化特色的教材。积极鼓励返乡青年以及大学生志愿者担任教员,把普通话水平同惠农政策、就业帮扶资格相挂钩,对于公共服务人员,要对村干部、窗口服务人员展开强制培训,促使其可熟练运用普通话来提供服务,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升直接联系起来。对于特殊群体,在残联、特教学校设立推广中心,为其提供手语翻译服务,开发如“语音转文字”“盲文转语音”等辅助工具,以此降低沟通的门槛。
利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来构建“线上学习平台”,该平台可提供个性化课程,像是方言转普通话对照学习、场景化对话训练等课程,同时规范新媒体内容审核机制,针对短视频、社交平台里的不规范用语给予引导校正,以此营造健康的语言生态环境。促使“政府 + 市场+ 公益”共同发挥作用,激励互联网企业在其产品里嵌入推广普通话的功能,像输入法规范提示这类,引导公共服务行业把通用语言纳入服务标准之中,组建“推普志愿者联盟”,设立公益基金。构建全流程监测体系,适时对课程设计与师资配置给予调整,搭建“推广效果反馈平台”,使群众建议渠道保持畅通,以此保证策略可契合实际需求。
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关系
语言相通乃是情感相融以及文化互鉴的关键前提条件,借助通用语言文字的广泛普及,各个民族可打破沟通方面存在的壁垒,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在文化交流进程里不断深化彼此间的认知,逐步形成对于“中华民族”的集体认同,为铸牢共同体意识给予物质与精神这两方面的双重支撑。当各个民族的群众深切地认识到“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这一事实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去学习通用语言,以此来融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网络之中,而这种“向内凝聚”的自觉性,又会反过来对通用语言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形成一种“语言相通、认同深化、更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状态。
五、结论与展望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深度融合态势,秉持“一体包容多元”,即在推广通用语言之际,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传承也同步开展,守住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又呈现出各民族文化的独特光彩。未来在全球化与数字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形势下,要强化精准施策,将关注点集中在薄弱地区以及重点人群上,以此来补齐存在的短板,要创新方式方法,借助数字技术提升推广效率,扩大推广覆盖面,特别关键的是,要始终牢牢把握“语言为桥、认同为魂”这一核心,使得通用语言成为各民族群众可畅快交流梦想、共同奔赴美好前程的纽带,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灵之中,为达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3.
[2]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
[3]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 [Z].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