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现状与优化策略

作者

唐静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新建小学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教育领域,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也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通过在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文化魅力,还能使数学学习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数学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兴趣。然而,当前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效果参差不齐,如何更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现状

当下,传统文化于小学数学教材里的渗透已然收获了特定成果,有些教材在内容方面融入了古代数学故事、传统数学算法等元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演进过程,体会古人所具备的智慧。不过,其中也存在着若干不足之处。在内容选取方面存在着覆盖面不够宽泛的状况,大多集中在古代数学名著里的少数案例上,对于传统建筑、民间艺术等与数学存在关联的文化内容挖掘得还不够到位;从呈现方式而言,其方式较为单一化,常常是单纯地通过文字描述或者图片展示来呈现,缺少趣味性以及互动性,难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另外,在教学的进程中,教师针对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相结合的程度还不够深入,使得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没办法切实领悟到其内在含义,更无法将其应用到数学学习中去。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内容选择,拓宽文化视野

在内容选取方面,需突破以往传统的局限,把和数学相关的各类传统文化内容都包含进去。不但要挑选出古代数学方面的经典案例,还要使传统文化诸多领域与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传统建筑里呈现出的几何结构、民间艺术中蕴含的对称美学以及节气文化里所包含的数学规律等,以此使学生能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深切体会数学和传统文化之间紧密的关联,进而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

以“图形的运动”的知识点而言,可以引入传统剪纸艺术。剪纸里面有着颇为丰富的数学元素,如对称、平移以及旋转等。在开展教学活动之时,把各种各样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引领他们仔细观察作品里图形具备的特点,认真分析其中的对称形式是属于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并探究在剪纸的过程中图形具体的变换形式。此外,也能够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试着去剪纸,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去理解以及运用关于图形运动的知识,同时能深切感受到剪纸艺术这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创新呈现方式,增强学习趣味

改变单一的呈现形式,转而采用多样化且现代化的手段,强化传统文化于教材中所具备的趣味性以及吸引力。除了文字内容和图片之外,还要运用动画、视频以及游戏等多种形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互间的结合之处,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展开学习活动。

以教学“年、月、日的秘密”而言,可制作动画视频,在视频里讲述中国古代针对年、月、日的划分手段,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与月相变化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动画生动鲜活的画面以及饶有趣味的情节,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年、月、日的起源以及发展情况。此外,还可开发与之相关的互动游戏,比如“古代纪年法大挑战”,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得以巩固自身对年、月、日知识的把握,并进一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里面的纪年方式,进而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富有趣味性以及高效性。

(三)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文化理解

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在数学中的应用。采用探究式、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 项目式学习探究

在教学“混合运算和运算律”时,可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研究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关于混合运算的案例,如“粟米章”中的粮食兑换问题,涉及到多种运算的综合运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古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与现代的混合运算和运算律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还能体会到古代数学的精妙,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提高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2. 文化主题数学小讲师

开展“文化主题数学小讲师”活动,针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等知识点,让学生自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案例(如古代商业交易中的乘法应用、传统手工艺制作中的数量计算),整理成讲解稿,上台为同学讲解,锻炼表达能力与文化探究能力。

3. 跨学科文化实践探究

结合“数学好玩”等实践板块,组织跨学科文化实践探究。例如围绕“有趣的密铺”,引导学生研究传统建筑中的密铺图案(如清真寺瓷砖、中式园林花窗),分析其数学原理,再尝试用现代材料设计新的密铺作品,实现数学与艺术、历史等学科的融合,深化对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有效渗透,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数学学习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优化内容选择、创新呈现方式、改进教学方法等策略,可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未来,教材编写者应持续挖掘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丰富内容体系;教师要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既能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又能深入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文化传承与学科育人的双重价值,为培养兼具数学思维与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 陈丽春 .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 [J]. 读写算 ,2025,(13):89-91.

[2] 封霞 .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析 [J].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5,(0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