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 1+X 证书制度的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作者

余铁钞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市 400053

前言

电力行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支柱产业。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电力及相关工业人才需求旺盛。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社会对人才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有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问题。据此,本文以 1+X 证书为导向开展改革实践,希望能够实现课证岗协同,提升实训质量与学生职业能力。

一、基于1+X 证书制度的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课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二)实践实施

(一)重构课证融合的实训目标体系

教师应以 X 证书技能标准为核心,结合变电运行岗位需求,建立分层递进的实训目标,基础层对接证书初级要求,重点放在设备操作规范性上,目标是学生能独立完成 10kV-110kV 隔离开关、断路器等常规设备操作。进阶层要匹配证书中级要求,侧重故障处理能力,目标是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识别变压器油温过高、线路接地等常见故障,通过仿真工具定位故障点并制定基础处置方案。高阶层对标证书高级要求,强化学生的综合协同能力,目标为学生能以值班长及调度联络员等角色,组织团队完成全站失压应急处置、重大保电期间设备巡检等复杂任务,兼顾安全规范与效率。

(二)重构岗证导向的实训内容体系

教师应按“岗证需求匹配”原则,实训内容整合为三大模块,各模块均融入 X 证书考核要点与变电运行真实工作任务,基础操作模块围绕证书初级考核设计,包含变电设备基础操作、仿真实训系统操作,并穿插证书初级实操真题,确保学生掌握岗位入门技能。故障处理模块对应证书中级考核,选取变电站高频故障,设计故障告警识别、参数分析、工具使用到处置执行的完整训练链,同步讲解证书中级故障处理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确考核重点。综合应用模块对接证书高级考核与岗位复杂任务,模拟雷雨天气全站失压、新能源接入后负荷调整等场景,设置多岗位协同操作、应急预案制定及调度沟通汇报等训练任务,融入证书高级对团队协作、决策能力的考核要求。

(三)创新情境- 角色- 探究的实训教学方法

情境化教学方面,依托仿真实训系统构建日常巡检、故障突发及应急保电三类核心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操作意义。角色代入方面,为学生分配值班长、值班员及监护人等岗位角色,明确各角色职责,例如在“110kV 变压器检修倒闸操作”实训中,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协作完成操作票审核、设备检查及操作执行等环节,培养岗位责任意识。任务驱动探究方面,以 X 证书考核任务为导向,发布开放性任务,教师不直接演示步骤,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自主讨论方案,只是在学生遇到技术瓶颈时提供工具使用、规范解读等支持,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四)建立课证一体的实训评价体系

教师应参照 X 证书考核标准,构建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及多元主体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实训评价与证书考核无缝衔接。过程性评价占比 60% ,通过仿真实训系统记录学生操作轨迹、教师现场观察记录、小组互评,重点对应证书考核中的操作规范性、过程严谨性要求。结果性评价占比 40% ,以 X 证书实操考核题型为依据,设置设备操作达标率、故障处理正确率及综合任务完成度等量化指标,如 10kV 设备操作零错误、故障处置符合证书评分标准即为合格、评价主体除教师外,引入企业技术骨干参与综合应用模块评价,从岗位实际需求角度提出改进建议,同时鼓励学生自评,反思实训中的问题与不足。

二、基于 1+x 证书制度的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课教学模式实践路径

(一)实践准备

资源建设上,升级仿真实训平台,确保系统功能满足改革后实训需求,编写配套实训教材,将X 证书标准、实训任务、案例解析整合,明确各模块教学重点。师资准备上,组织教师参加X 证书培训师认证,学习证书考核标准与培训方法,帮助教师理解岗位实际需求。制度保障上,学校将“课证融合”仿真实训纳入电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实训课时、学分与X 证书的衔接规则,优化实训内容与教学方法。

以某中职院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 2022 级学生为实践对象,选取 80 名学生分为试点班与对照班,分别采用改革模式和传统模式,实践周期为 1 学期。试点班实施分阶段教学,第 1-4 周开展基础操作模块实训,通过情境演示、角色练习、真题模拟等模式让学生掌握证书初级基础技能,第 5-8 周进行故障处理模块实训,以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分组完成故障处置任务,教师结合证书中级标准点评指导。第 9-12 周推进综合应用模块实训,模拟复杂场景开展多岗位协同训练,企业导师现场参与评价。实训过程中,采用实训任务单 + 过程记录表跟踪学生进度,每周组织一次证书考点复盘会,梳理实训中与证书考核相关的重难点。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演示设备操作、学生重复练习为主,不融入X 证书内容与岗位场景[1]。

(三)实践效果跟踪

从学生技能、证书获取、企业反馈三方面跟踪实践效果,在学生技能评估上,通过仿真实训系统导出两组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得分、故障处理效率,对比发现试点班两项指标平均得分分别高于对照班15.2 分、20.3 分,且试点班学生在安全规范执行、团队协作等隐性能力上表现更优。证书获取情况上,实践结束后组织试点班学生参加电力系统运维X 证书考核,通过率达 82.5% ,对照班仅 35% 学生自愿报考,通过率为27.1% ,差距明显。企业反馈方面,跟踪两组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收集合作电力企业评价,试点班学生岗位适配度( (90% )、技能上手速度( 85% )评价均高于对照班( 62% 、 58% ),企业普遍反映试点班学生能更快适应变电站工作,减少岗前培训时间[2]。

结束语

本文围绕 1+X 证书制度,完成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课教学模式系统性改革,通过重构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体系解决传统实训课证脱节及实效不足问题。实践显示,改革模式显著提升学生实训效果、证书通过率及企业适配评价,验证“课证岗衔接”可行性,为变电运行专业实训教学提供路径,也为电力行业其他专业 1+X 融合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韦红美 , 许凤盼 , 曾丽颖 , 等 . 1+x 证书制度下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08):72-74.

[2] 史美娟 . 基于项目引导的高职院校 110kV 变电运行仿真实训室建设 [J]. 广西教育 ,2016,(03):185-186.

余铁钞,男,1995 年3 月,汉族,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开关电源及其动力学行为分析。

[ 基金项目]2023 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项目名称:变配电运维 1+x 证书与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课证融合”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23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