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加强家园共育 促进幼小衔接

作者

钱晶

江苏省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

摘要:本研究针对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过程的作用进行深度探讨。通过对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三方的联动进行研究,证实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得出家长和教师均认同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角色。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强家园共育能有效提升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阶段的适应能力,减轻孩子“入小困惑”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碎片化家庭教育带来的困扰。推动幼儿园和小学以家长共育为载体,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实施。研究结果对于完善我国的幼小衔接政策和家园共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小衔接;适应能力

引言

"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涉及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重要教育阶段的交错,也关系到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特别是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良好的家园共育机制对于促进幼小衔接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家园共育,即家庭、幼儿园与学校的合力教育,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加强家园共育,如何构建有效的互动机制,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实施,一直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问题。

1、家园共育的理论解析

1.1 家园共育的含义

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和紧密合作的教育模式[1]。在这一模式下,家长、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共同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形成协同育人的局面。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承担着为孩子奠定基础的使命;而学校和幼儿园则为孩子提供系统化的教育环境和专业指导,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家园共育不仅仅是简单地家长和学校之间简单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双方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真正合作。家庭和学校应该相互支持,形成有机的育人合力,实现在不同教育阶段和环境中的无缝衔接。在家园共育的框架下,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监护人,更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学校和幼儿园也不再只是孩子学习的地方,而是与家庭共同育人的平台。

家园共育的本质在于合作,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互相支持的过程。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还能够增强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形成育人合力,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园共育将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孩子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传递与实现[2]。

1.2 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家园共育作为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孩子成长教育的一种模式,在幼小衔接中具有重要性。家园共育可以弥补幼儿园和学校教育之间的断裂,实现教育环节的衔接和转接,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环境,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启蒙教师,加强家园共育可以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庭和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形成育人合力。再者,家园共育可以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增强他们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教育参与度和责任感,有利于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3]。加强家园共育可以提高幼儿园和小学在幼小衔接中的敏感性和主动性,形成有序的衔接机制,促进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降低因教育体制转换而带来的适应问题。加强家园共育对于促进幼小衔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

2.1 家园共育对幼小衔接的影响

家园共育对幼小衔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家园共育能够实现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之间的无缝衔接,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一体化的育人合力。这种联动有助于确保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关注和支持,有效缩短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环境的过渡期,提升孩子的适应能力。

家园共育可以建立起家长、教师和孩子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增进他们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参与到幼小衔接过程中,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为孩子的顺利过渡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支持。

加强家园共育还可以降低孩子面临的心理和情绪压力,减少“入小困惑”的出现。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共育,能够提供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平稳过渡的支持,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减轻幼小衔接时可能出现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孩子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还能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家庭、幼儿园和学校的有机结合,实现家园共育对幼小衔接的积极影响,是当前幼教领域值得重视和推广的重要策略。

2.2 加强家园共育以促进幼小衔接的策略

家园共育在促进幼小衔接中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家长、幼儿园和小学应定期举行家园共育座谈会、家访等形式,及时交流幼儿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制定幼小衔接方案。二是加强专业培训。针对家长和教师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其家园共育意识和能力,共同推动幼小衔接工作落实。三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家园共育的在线平台,及时发布教育政策、学校活动等信息,方便家长了解和参与,增进家校合作。四是制定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家庭、幼儿园和学校在幼小衔接中的责任分工,建立家园共育工作考核机制,确保每个环节的有效推进。五是建立支持服务体系。为家长提供情感支持、教育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幼儿成长规律,增强共育意识。六是开展亲子互动活动。举办亲子游园活动、家庭日等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增进亲子关系。通过以上策略的综合运用,将加强家园共育理念融入到幼小衔接实践中,为幼儿顺利过渡提供有力支持。

结束语

本文针对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家园共育能有效提升幼小衔接效果,减轻孩子们在过渡阶段的困扰。研究提出,以家园共育为载体,建立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有效合作机制,对于促进幼小衔接具有积极意义。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对幼小衔接过程中诸多因素和家园共育实践进行深度探究,为我国的教育实践和政策设计提供更为准确和宝贵的参考,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静美.加强家园共育 促进幼小衔接[J].新课程研究,2021,(35):125-126.

[2]秦珍.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家园共育——扎实推进家园共育,科学做好幼小衔接[J].女人坊,2021,(15):00007-00007.

[3]白佼丽.“家园共育”助力幼小“无缝衔接”[J].读写算,2023,(2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