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改进对策分析
严忆园
浙江省中波发射管理中心
前言
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它能不能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能不能实现。内控管理制度是保障事业单位有序运转的核心零件,它的有效实施十分重要,然而目前有些事业单位内控意识淡薄,认为内控就是一堆繁琐的流程、是负担。有的制度更新慢,跟不上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还有的内控执行的时候,没明确界定责任,出了问题互相推诿,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公共服务效能也大打折扣。基于此,相关人员应系统研究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再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办法,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一、以动态风险评估驱动内控策略迭代
现在事业单位在实施内控管理制度的时候,风险评估环节明显有滞后性和静态化的问题。好多单位制定内控策略,就只看历史数据或者既定标准来识别风险,没考虑到外部环境变化、业务模式创新还有政策法规更新带来的新风险。这种静态的风险评估方式,遇到突发风险或者新兴风险,很难及时调整内控策略去应对。比如,有些单位对市场动态、政策变化这些信息收集不及时,导致风险评估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事业单位要构建动态风险评估机制,把风险评估贯穿到内控管理的全过程。具体来说,要成立个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成员涵盖财务、审计、业务等多个部门,这样风险评估才能全面又专业。这个小组要定期收集内外部信息,像市场动态、政策变化、业务数据这些,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对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同时,还要建立风险评估反馈机制,把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内控策略制定部门,让内控策略能根据风险变化动态调整。就比如面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据安全风险,风险评估小组要及时识别和评估风险等级,内控策略制定部门就要迅速制定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应对办法,保证数据安全[1]。
二、以跨部门协同机制强化内控执行力度
内控管理制度能不能有效执行,与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也有关系。可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信息沟通不顺畅,内控执行的时候总是推诿扯皮、执行不力。这种部门壁垒把内控管理的整体效能削弱了,还可能引发潜在的运营风险。为了打破部门壁垒,强化内控执行力度,事业单位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首先,明确各部门在内控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详细的职责清单和工作流程图,让各部门在内控执行的时候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搭建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实时传递和共享,把信息孤岛现象消除掉。通过这个平台,各部门能及时获取需要的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另外,还要建立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内控管理联席会议,就内控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和决策,形成共识和合力。就像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时候,财务部门要和业务部门密切沟通,了解业务需求和计划,一起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在项目实施的时候,审计部门要和项目管理部门一起工作,对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保证项目能按计划推进[2]。
三、以数据治理技术提升内控监督效能
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当下,数据摇身一变,成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里至关重要的资源。不过,眼下事业单位在数据治理方面存在问题,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数据不准确、不完整,一致性差;数据安全风险高;数据分析能力有限,面对海量数据常常无从下手。这些问题,阻碍了内控监督效能的提升。为了提升内控监督效能,事业单位要加强数据治理技术的应用。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数据标准与规范,然后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与校验,把那些不准确、不完整的数据剔除出去,确保数据准确、全面、一致。其次,数据安全管理得加强,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这些手段,给数据加上安全锁,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同时,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即使数据丢失也能迅速找回。另外,数据分析能力也要提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技术手段,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和问题线索。比如分析财务数据的时候,能发现异常交易和资金流动情况;分析业务数据,能评估业务运营效率和风险水平。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内控监督部门就能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四、以员工内控素养培育构建长效内控文化
员工是内控管理制度的最终操盘手,他们内控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内控管理的成效。然而,现在事业单位员工在内控意识、内控技能等方面,差距较大。有些员工对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觉得那只是形式主义,缺乏必要的内控知识和技能。部分员工对内控流程一知半解,执行起来容易出错。为了构建长效内控文化,事业单位要重视员工内控素养的培育。首先,加强内控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内控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他们对内控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培训内容要涵盖内控理论、内控流程、内控技能等多个方面,让员工能全面掌握内控管理的核心要点。其次,建立内控考核机制,把内控执行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内控管理。考核指标要包括内控执行效率、内控问题发现率、内控改进建议采纳率等,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通过宣传栏、内部刊物、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传播内控理念与价值观,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和行为习惯。比如设立内控管理优秀员工奖,对在内控管理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组织内控管理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员工学习内控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逐步构建起长效的内控文化机制,为内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总结:总体而言,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实施问题繁杂,风险评估滞后、静态,部门协同不顺畅,数据治理薄弱,员工内控素养参差不齐。所以,要用动态风险评估驱动策略迭代,实时监测预警风险;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强化执行力度;运用数据治理技术提升监督效能,保证数据安全准确还能深度挖掘分析;同时注重员工内控素养培育,通过培训考核和文化营造,构建长效内控文化。多方面一起发力,才能解决现存问题,提升内控管理水平,保障事业单位稳健运营和公共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晗 .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效果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5,28(13):41- 44.
[2] 陈 斯 彤 . 事 业 单 位 内 控 管 理 的 现 状 与 探 索 [J]. 今 日 财富 ,2025,(08):205-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