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开展多模态听力训练的教学策略
陈运婷
德昌中学 四川德昌 615500
前言:
多模态听力训练的引入,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系统性方案。其核心在于通过“模态互补”实现认知深化:听觉模态提供语言输入,视觉模态(如图片、视频)补充文化语境,触觉模态(如角色扮演、实物操作)强化情境体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听力敏感度,更通过多模态交互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一、以“视觉—听觉—符号”联动提升信息抓取能力
跨模态笔记法把视觉符号、关键词缩略以及逻辑图表结合起来,创建起“听觉接收-视觉表现-符号编码”的信息处理架构,从而帮助学习者把动态语言输入转变成可以追寻的可视记录[1]。在新闻听力教学情形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剖析 BBC 新闻视频字幕的结构特点(标题、主要词汇和数据图表),再联系无字幕音频资料,用某种符号体系来提取关键信息,“箭头+数字+缩写”模式——用上箭头显示趋向变动(比如“price↑”),拿数字表现时间序列(就像“2018→2020”),而且通过缩写形式简化专业术语(像“govt”代表“government”)。
在实践层面,教师需构建模态转换训练的阶梯式教学框架。首先,开展符号系统共创活动,师生通过协商确定可视化符号体系(如波浪线标注不确定信息,箭头符号表示逻辑递进),建立班级共识的视觉语法规范。其次,实施分层听记策略:第一轮听力聚焦主干信息捕捉,要求学生用预置符号速记 5W1H 要素(Who/What/When/Where/Why/How);第二轮听力转向细节补充,引导学生运用因果链符号等标注信息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进行笔记重构反馈环节,学生根据符号化笔记自主复述听力内容,教师采用双维度评估法:一方面核查符号使用的准确性(如是否混淆强调符号与疑问符号),另一方面分析符号系统对逻辑关系的呈现效果,通过个别面授提供改进建议(如建议用双箭头符号替代单向箭头以更准确表达双向影响关系 ) 这种训练模式将抽象的语言能力转化为可观察、可评估的符号操作能力。
二、“真实语流—非语言线索—即时反馈”三维互动深化理解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当中,日常生活对话类题型所占比例超四成,这种题型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情境化的角色扮演方式,营造出“输入—互动—输出”的动态学习氛围,深入探究“语言形式与交际意图”的内在联系,“餐厅投诉”情境下,教师可以选取含有连读、弱读以及语调变化的音频材料(例如“这牛排过熟了!我明明点了五分熟!”),让学生分组扮演顾客和服务生角色,在分析核心词汇重音(如“overcooked”)及其升调所表达的负面情绪之后,开展投诉或致歉等情景模拟对话练习。
在“医院挂号”的模拟教学活动当中,学生 B 在扮演病人的时候由于没有正确把握“Have yomade an appointment?”而停顿了下来,这时老师就立刻打断了角色扮演环节,然后让学生们分析音频里“made an” 的连读,老师也用自己的话给学生们示范一下,用“Could you repeat that?”来表达自己想要重复对方说的话,在重新开启对话之后,学生B 终于回答出了“No, I need to make onenow.”这个回答并且后面在交流时也轻松地融入了“What’s the procedure?”这种高频口语表达。
三、以“主题—语体—文化”分类资源实现精准训练
近几年高考英语听力材料出现语体和主题多元化的现象,包括新闻播报、学术讲座、访谈对话等,还包含跨文化背景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创建多模态语料库要按照“主题划分-语体标注-文化阐释”的框架,整合视频、音频、文本和图像等资源,帮助学习者形成“语言形式-语体特征-文化内涵”的深层联系认知体系[2]。
针对“节日文化”专题教学,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包含感恩节晚餐情景视频(日常口语)、圣诞节起源讲解音频(学术阐释)以及万圣节活动访谈文档(非正式对话)的复合语料库,而且附上文化注释(“感恩节火鸡代表丰收”“万圣节南瓜灯起源于爱尔兰传说”),从而完成教学目的。教师要形成分层递进的“阶梯式训练任务”体系,初始阶段着重培育学生的语体辨别能力,比如辨别新闻报道的客观叙述和访谈对话的主观表达,过渡阶段重视文化联结,凭借“火鸡”“南瓜派”这些关键词推测节日种类,高级阶段则深入探究跨文化比较,剖析中西家庭团聚观念在传统节庆中的异同,在以“婚礼习俗”为主题展开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C 通过观看西方婚礼视频察觉到,在“交换戒指”环节里牧师常常会用“With this ring, I thee wed”这样的表达,便利用文化注解表明“thee”是古英语里的第二人称单数形式,从而突出仪式的庄严感,这个学生又把这种现象同中国传统婚礼中的“三拜九叩”作比较,撰写分析报告探讨中西方婚礼仪式中语言和文化的深层联系,既拓宽了自己的文化视野,又推动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加强。
总结: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需从“单一模态训练”向“多模态协同学习”转型。多模态听力训练通过整合视觉、听觉、情境等多重资源,构建了“语言输入—文化理解—情境应用”的闭环,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辨音能力弱”“文化背景缺失”“学用脱节”等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焦荣.“教、学、评”一体化的多模态高中英语听力课堂的建构策略[J].高考,2024(20):103-105.
[2]纪丽珍.多模态教学对高中英语听力技能的影响及应用[J].高考,2024(20):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