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助力下小学音乐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作者

金莹

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浙江省宁波市 315731

引言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要求,增强课程适宜性。”个性化学习强调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验,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1]。人工智能将使得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需要教师教学理念的完善和教学手段的优化,提供更为精确且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打造高质量课堂。这将促进音乐教育的普及和传承,推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借助学情分析系统,精准诊断班级学情

实施个性化学习是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核心内容,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应对这一议题提供着战略契机,其通过强大的内容生成和理解能力,催生出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助力教育改革和发展[2]。小学音乐个性化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要利用人工智能全面剖析学生,了解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这样便于后续多样化学习路径的制定。日常教学实践中,系统还会持续记录学生的练习轨迹、作品创作、课堂互动等行为数据,并结合教师评价和同伴互评,形成动态更新的立体化学习画像,为后续的个性化教学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例如,教师围绕人音版五年级上册《外婆的澎湖湾》展开授课,该歌曲为 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节奏跳跃富有动感;第二部分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整首歌曲进一步表现了作曲家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情。课堂教学前,教师利用“钉钉”软件进行前置测试,评估学生音乐基础、学习兴趣等信息,生成全面的学情分析报告。该系统还会记录学生的练习次数、正确率、进步情况等,从而生成学生成长轨迹图,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根据学情分析结果,教师便可指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段落进行分段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借助智能教学系统,精准推送教学资源

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多地采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技术,小学音乐个性化学习环节,教师便可借助智能教学系统,通过分析班级学情和教材内容,精准推送教学资源,实现“课内”和“课外”的相互融合,为教学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人工智能还可以实现同步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动态调整学习内容的难度和深度,确保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助力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协同发展。

例如,教师围绕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展开授课,这是一首古筝独奏曲,这首音乐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拓展这部分资料,借助“Deep seek”生成涵盖教学课件、设计方案及拓展资料的综合性备课资源,一定程度上助力教师优化备课流程、提升备课效率。Suno AI 等人工智能音乐创作助手,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创意,自动生成音乐曲谱、配器等多种功能的输出。比如系统为音乐基础较弱的学生推动音乐背景知识、基本节奏和旋律微课视频;为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提供更深入地乐理分析、演奏技巧示范等课件;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欣赏资源,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达到对学生音乐欣赏和审美素质的有效启发。

三、借助音乐创作软件,精准布置教学任务

音乐是一门艺术类学科,不仅强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关注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创造。音乐个性化课堂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系统通过剖析班级学情、整合教材内容,精准布置探究式任务,强化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与鉴赏体验。人工智能还会为学生间的互动、探究提供平台,更利于他们间的思维碰撞,通过激发想象力,从中迸发出新观点、新想法,运用相关软件进行音符标记,自行创作一段音乐。如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例如,教师围绕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田野在召唤》展开授课,这首音乐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运用智能化软件,将音乐四度跳进及逐渐向上推进的旋律可视化呈现,强化学生节奏感,集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课堂深入环节,教师借助音乐创作软件,让学生轻松尝试作曲或编曲,该系统能提供丰富的音色库与伴奏模板供学生选择与组合,为各层次学生提供相应指导。该系统还会自动识别学生在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偏差,从而给予创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旋律微调和创新”这一提醒,提高其与歌曲主题“田野召唤”的契合度。这样,也能够让学生演唱表现更具音乐性与表现力,使得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助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应用于小学音乐个性化学习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以及爱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按照最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扮演好设计者和指导者角色,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反思和完善,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对不同音乐内容产生不同的看法,进而形象地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彭胜康,陈瑾.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研究[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5,(07):60-63+68.

[2]金安祺.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探索[J].文理导航(下旬),2025,(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