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杨晓娟

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 黑龙江省绥化市 152200

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引言

职业教育有着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中职语文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培养学术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而传统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已经满有办法满足需求。构建更加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环节,探索更加符合中职教育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与现状分析

(一)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与构建必要性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职语文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重新审视其根本目标,应当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关注其多方位的的协调发展,继而可以实现评价功能的根本性转变(由筛选淘汰向全人培育转型),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职语文教学的独特性有两个方面:不仅要确保学生扎实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功底,还要提升其在职场环境中的语言运用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文化素质要求日益严格,原有的单维度评价方式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全面推进需要配套的教学评价机制,因此创建新的中职教育评价体系已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

(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评价手段的单调性问题,教学评价过度关注期末测试分数将其视为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核心指标,而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展现的进步与能力成长缺乏关注。评价内容与职业教育的存在着明显脱节,现仍然套用普通教育的评价体系框架,这种情况会导致评价结果难以准确反应学生的真实能力。评价主导权过度集中在教师手中构成了单向的评价格局,学生在自我反思与同伴评议方面的参与度过低,这种状况削弱了评价的全方位性与公正性。评价实施在时间上呈现高度集中化的特点,主要聚焦于学期结尾,缺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持续性的评价和可以及时反馈的体系,从而削弱了评价的积极作用。这些结构性缺陷严重影响了中职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各个方面素养的培育进程。

二、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实践与创新探索

(一)多元化评价主体的确立与协调机制

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构建打破了传统单一教师评价的局限性,建立了多方同时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负责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同时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以及同伴互评活动,学生通过自我反思与同伴互相评价培养了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所以评价本身也是学生提升的途径之一。企业导师参与评价环节可以从职业角度观察学生的能力,使得评价的结果更加职业性。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确保各评价主体间的有效沟通与信息共享,这种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还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育人机制的发展。

(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评价链,改变了以往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评价倾向。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学习周期,通过课堂与作业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进步,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学术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调整教学方式或进行个别辅导。终结性评价则注重期末考试与综合能力评测以及项目成果的展示进而对学生进行评价。两种方式的权重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进而改变,对于评价结果的分析可以帮助老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情

况,进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教学策略。

(三)职业能力导向的评价内容与标准设计

职业能力导向的评价内容设计需要紧密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就业需求,将语文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发展融合,评价内容涵盖基础语文素养与职业沟通能力以及应用文写作技能还有职场礼仪表达等多个维度,可以真实反映学生在职业情境中运用。评价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了不同专业领域的特殊要求,并针对商贸与机械以及护理等专业分别设置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与权重分配,实践操作类评价项目的增加使得学生能够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展示语文应用能力,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的有说服力与指导意义,标准设计还体现了层次性与发展性的特点,根据学生不同学期的学习阶段设置递进式评价目标,这种职业导向的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三、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实施的反思与优化策略

(一)评价体系运行困难与调整完善路径

评价体系运行中面临教师评价能力不足与工作量大以及对于理念理解不深等问题,学生对于评价体系的适应度差异明显,企业导师参与积极性与专业性不足,评价技术缺乏信息化的支撑进而导致效率低下。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师生反馈了解体系运行状况为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优化调整评价指标删除操作性差的项目增加实用性内容并且简化流程以提高效率。细化量化评价标准使结果更客观准确可以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合适评价,完善反馈机制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发挥诊断和改进功能[3]。

(二)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与发展前景

推进评价改革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以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与可持续发展,学校成立了评价机构用来负责统筹协调实施与管理工作,师资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训因而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评价专业能力,经费保障机制可以确包技术与设备以及软件平台等资源的投入经费保障机制,制度保障体系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保证评价工作有章可循,信息化的建设未评价体系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信,可以显著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发展前景方面,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将会更加的科学化与智能化以及人性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使评价更加的精准且有效,同时个性化评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故而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挥更加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是系统性的工程所以需要理论指导与实践结合,通过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与实现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及设计职业能力导向标准,可有效解决传统评价问题。成功实施需要师资的培训与经费的保障以及制度的建设和技术的支持等机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深入评价体系将更加科学化与智能化,未来评价体系将更好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叶霞. 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措施[J]. 学周刊,2024,(32):16-18.

[2] 何 杏 . 基 于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中 职 语 文 教 学 [J]. 学园,2024,17(18):48-50.

[3]韩凤兰.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