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制机制角度看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根源与对策
魏杰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加强医药领域反腐工作是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医药治理体系的关键举措。为从体制机制层面系统剖析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课题组赴L 市C 县、S 县、J 县等多地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实地调研,综合运用资料查阅、深度座谈、专题研讨等方法,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L 市现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51 家,包括综合性医院24 家、中医医院9家、专科医院 30 家。2023 年,全市卫健系统开展反腐宣传教育 594 场,接受警示教育19276 人次,梳理廉政风险点7216 项,完善规章制度703 项;主动说明问题 350 余人,上缴违规所得近 300 人、金额 200 余万元;立案审查调查4 人,处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 人。
本次调研涵盖3 家县级公立医院、1 家县级疾控中心、1 家县级妇计中心与 1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展开。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L 市卫健系统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清廉医院建设的部署,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反腐倡廉融入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全过程,集中开展医药领域腐败整治,有效遏制腐败多发势头,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稳中向好。
(一)治理体系日趋完善。L 市将清廉医院建设纳入“ 清廉L 市” 总体布局,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机制与工作专班,形成牵头部门协调、多部门联动的高效运行体系。印发《推进清廉医院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及17 个配套方案,细化任务分解与责任落实。优化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全市22 家公立医院全部配齐党委书记,18 家配备纪委书记,全面设立纪检监察室,专职纪检干部不少于 2 人,制定并落实党委“ 五张责任清单” ,强化“ 四责协同” 。
(二)反腐倡廉取得阶段性成果。持续整治“ 红包” 、回扣、商业贿赂、骗保及药械采购等领域问题,推进医疗卫生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创新运用“ 医廉码” 拓展监督渠道,完善医院清廉指数评价、重点岗位风险防控和“ 小微权力” 清单制度,不断增强“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的治理效能。2022 年,L 市清廉医院建设考核位列全省第二,多家单位获评省级清廉建设突出单位。
(三)综合医改持续深化。系统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药品耗材集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及医院运营管理,通过专项奖补引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2022 年以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75 项,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 36.17% ;执行药品耗材集采 16 批 371 个品种,节约资金约6 亿元;公立医院门诊与住院次均费用增幅控制在 5% 以内,实现收支平衡的医院数量显著增加。
三、体制机制问题剖析
尽管 L 市医药反腐取得一定成效,但医药购销领域利益链复杂、廉政风险点多面广,全流程监管仍有薄弱环节,新型腐败与隐性腐败问题依然存在。究其根源,体制机制不完善是主要原因。
(一)政府投入与公益保障不足。2022 年,L 市公立医院财政补助仅占总收入的 8.34% ,远低于省内多地及全国平均水平,公立医院仍需通过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近 91% 的运营支出。政府规定的“ 6 项投入” 责任未完全落实,部分医院存在历史债务与未弥补亏损。公益属性缺乏财政有力支撑,迫使医院逐利运营,诱发腐败风险。
(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滞后。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不健全,调价频次少、范围窄、幅度有限。例如,中药饮片加成政策调整后,L 市相关收入缺口弥补率仅 16.67% ,远低于 90% 的政策目标。价格补偿不到位易导致“ 以技养医” 替代“ 以药养医” ,助推检查检验等领域腐败。
(三)医保支付改革待深化。医保预付与清算机制效率不高,基金总额预付与病种支付核算不完善,DRG 付费机制仍待优化。结余留用比例有限(L 市执行 85% ),影响医院控费激励。医保基金在规范医疗行为、控制费用方面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四)薪酬制度未能体现医务价值。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与培养成本、职业风险、劳动强度不匹配。固定工资占比过低( 15.59% ),绩效工资占比过高( 46.92% )的倒挂结构,加剧创收压力,诱发过度医疗与腐败行为。
(五)药品耗材价格虚高问题依然存在。带量采购品种金额占医院药品总额比例较低( 9.8% ),集采扩面仍具潜力。部分企业通过虚高定价维持回扣空间,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患者利益。
(六)内控与监管体系不健全。医院决策权集中,集体决策与内部控制机制执行不到位。多部门协同监管合力不足,数据互通不畅,信息化监管手段滞后,难以实现全流程动态监测。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源头治理,构建“ 不能腐” 的防范机制
一是提升药品耗材治理效能。扩大带量采购范围,推进医联体联合议价,落实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压缩流通成本。实施医药企业信用评价与分级监管。
二是健全医院内控体系。强化党委主体责任与监督机制,建立重大事项廉洁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医德考评与高风险岗位管理,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三是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协议管理,开展打击骗保专项整治,构建监测与问责长效机制,推进DRG 付费改革,提高基金使用效能。
(二)深化系统治理,建立“ 不想腐” 的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公益多元补偿机制。提高财政补助占比,建立与高质量发展挂钩的拨款机制,拓展社会补偿渠道,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估。二是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年度评估与动态调价机制,优先调整技术劳务价值项目,优化收入结构。三是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固定工资占比,建立符合行业特点、体现岗位价值的薪酬体系,推进年薪制与多点执业实践。四是强化“ 三医联动” 改革。系统推进医药、医疗、医保改革,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增强政策合力。
(三)完善监督治理,强化“ 不敢腐” 的震慑机制
一是开展常态化整治:压实自查自纠主体责任,精准运用“ 四种形态” ,持续推进专项治理与问题整改。二是构建立体化监管体系:加强多部门联动,推进行业综合监管,强化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与纪检监督。三是系统集成数字与制度监管:建设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实现实时风险监控,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制度,强化执纪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