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奥运会会徽中的文化传承与跨文化意识培养

作者

刘菁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200

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学已超越单纯语言技能训练,逐渐承担起培养学生全球素养的使命。2008 年北京奥运会作为中国与世界对话的重要窗口,其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浓缩了中国文化精髓与奥林匹克精神,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绝佳的跨文化素材。本文基于《新编实用英语》(第五版)第一册Unit6 阅读课的教学实践,分析如何通过会徽解读实现语言教学与素养培养的融合,为高职英语文化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文化符号的集大成者,其设计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英语教学中连接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的纽带。

(一)传统印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会徽以中国传统印章为基础造型,在英语文本中被描述为"Chinese Seal",这一表述需要学生结合"seal"的多义性(印章、密封)进行语境解读。教学中,通过"寻读"技巧引导学生定位文本中关于印章文化的描述:"印章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诚信和承诺",使学生理解"seal"不仅是一个视觉符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的载体。这种解读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词汇辨析能力,又深化了其对文化符号的认知。会徽中的"舞动"姿态则体现了现代设计理念,文本中"dancing"一词与"Beijing"结合,形成动态的文化表达。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为何用"dancing"形容北京,学生联想到"vitality"(活力)、"movement"(运动)等词汇,进而理解这一设计既呼应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动感,又展现了中国文化中"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

(二)中国红的文化寓意与国际表达

会徽中"中国红"的运用是文化解读的重点。文本明确指出"red is the color of the Sun and the Holy Fire, symbolizing life and a new beginning",教学中通过"略读"让学生快速提取红色的象征意义:luck(幸运)、happiness(幸福)、vitality(活力)等。为拓展跨文化视角,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西方文化中红色的多重含义(如喜庆、危险),并结合"the Holy Fire"(圣火)这一国际元素,说明中国红在会徽中既保留了本土文化内涵,又通过奥林匹克符号实现了国际沟通。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呼应了学情分析中"学生对中外文化了解浮于表面"的特点,通过具体颜色符号的对比,使学生体会文化的多样性与共通性。同时,学生在列举红色象征意义的过程中,熟练运用"symbolize""represent""convey"等动词,提升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会徽设计中的多元文化包容性

文本提到会徽"融入了奥林匹克的国际化元素,象征国际交流与合作精神",教学中通过分析"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国际奥委会)对会徽的高度评价("the best emblem ever designed"),使学生理解优秀的文化符号需要兼具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学生通过完成阅读理解题("What is themain idea of the passage?"),明确会徽的设计意义不仅在于展示中国文化,更在于"promot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促进国际交流)。 为强化这一认知,教学导入环节播放2024 年巴黎奥运会文化展示视频,让学生对比两届奥运会的文化表达:北京奥运会以印章为核心,巴黎奥运会以艺术之都为特色,两者虽载体不同,但都通过奥运会平台传递了本国文化。这种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奥运会的"celebration"(庆典)本质上是多元文化的对话,而非单一文化的展示。

(四)孔子名言的跨文化阐释

会徽相关文本引用了孔子名言"Is it not a joy to have friends come from afar?",这一引用是理解中国文化开放心态的关键。教学中,通过回答问题"How would you interpret the Confucius' quote?",学生从"welcome friend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欢迎各国友人)的表层理解,逐步深入到"体现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友好态度"的深层认知。文本将这句名言与奥运会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相呼应,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前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朋自远方来"的好客精神,后者则表达了全球共同体的愿景,二者共同传递了"peace, friendship and progress of mankind"(人类和平、友谊与进步)的奥林匹克理念。这种解读过程,使学生突破了语言层面的翻译,实现了对文化精神的跨时空理解。

未来教学中,可进一步拓展文化对比的深度,例如对比更多国家的奥运会文化展示,或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跨文化交际场景。将文化元素融入语言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路径,值得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奥运会文化遗产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2]陆云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高职英语课程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5,41(07):127-129.

[3]王国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路径[J].黑龙江画报,2025,(12):6-8.

[4]葛钰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37(03):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