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主旋律纪录片中广播电视编导的年轻化表达路径研究

作者

占磊 韩云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430200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影视传媒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广播电视行业,观众的审美趋向和观看习惯日益多样化。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载体,主旋律纪录片在塑造国家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观众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观众的兴趣点和偏好的变化,传统的主旋律纪录片逐渐暴露出形式单一、表达老套、缺乏创新等问题,导致其在年轻观众中的吸引力下降。如何有效打破这一瓶颈,创新主旋律纪录片的表达方式,使其更符合年轻观众的口味和需求,成为当今广播电视编导亟待解决的课题。

年轻观众群体是当前影视市场的主力军,他们追求个性化、娱乐化的内容形式,更倾向于通过轻松、直观的方式获取信息和表达情感。因此,如何在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中实现年轻化表达,以增强年轻观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成为了制作方在内容创作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主旋律纪录片的核心价值与传播功能

主旋律纪录片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通过真实、客观的记录与呈现,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反映社会发展与国家进步的历史过程。这类纪录片通常具备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是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深刻纪实。它能够通过镜头语言和叙事结构,展现英雄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社会变革,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核心价值,强化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主旋律纪录片的传播功能,除了在国内起到引导公众舆论的作用外,还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展示中国的发展历程、历史成就及其国际地位,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文化影响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旋律纪录片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和传播的工具,它还承载着意识形态的传达和社会价值观的塑造。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观众群体的变化,主旋律纪录片的传统表现形式逐渐显得单一和陈旧,特别是在面对年轻观众时,其传统的叙事模式和审美语言难以产生共鸣。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亟需在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中进行创新,使其更加贴近年轻一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从而保持其社会功能和文化影响力。

二、年轻化表达的内涵与必要性

年轻化表达并非指单纯地追求时尚和娱乐化的风格,而是要在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上更加契合年轻观众的需求,增强与他们的情感联结和认同感。具体来说,年轻化表达要求主旋律纪录片在保留核心价值和传播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创作形式的创新,提升作品的趣味性、互动性与多样性,使其能够在年轻观众中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和共鸣。

年轻化表达的内涵首先体现在内容的创新上。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年轻观众的兴趣广泛且多元化,他们更喜欢直观、生动、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内容。因此,主旋律纪录片不仅要讲述宏大的历史主题,还要通过细节和个体的故事展现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将抽象的价值观具象化、生活化,从而使观众在情感上产生认同。

其次,年轻化表达也体现在形式的创新上。传统的主旋律纪录片往往采用线性叙事,节奏较为沉稳,这种方式虽然具有较强的历史感,但在现代年轻观众的观影习惯中,可能显得冗长乏味。因此,主旋律纪录片需要引入更多的创意元素,采用更加灵活、具有节奏感的叙事方式,如非线性叙事、多视角交替、虚拟技术等,使得内容更加生动、紧凑和富有冲击力。

三、主旋律纪录片年轻化表达的创新路径

为了实现主旋律纪录片的年轻化表达,广播电视编导可以从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三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在内容创新上,可以通过聚焦普通人、社会变革的微观层面、当代年轻人的成长故事等,打破传统的宏大叙事框架,将叙事的视角下移,关注个体的情感与成长,从而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通过讲述身边的英雄人物或平凡的历史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人的奋斗精神和价值观,能够有效地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

其次,在形式创新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手段,提高纪录片的互动性和沉浸感。例如,通过VR 技术打造全景式的历史场景或事件重现,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发生过程。这样的创意形式能够有效提升纪录片的观赏性,增加年轻观众的参与感和代入感,从而增强他们对主旋律内容的关注度。

最后,在传播方式创新上,广播电视编导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的优势,将主旋律纪录片与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相结合,借助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扩大传播范围。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获得观众的反馈,并根据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内容和表现形式,使纪录片能够在年轻观众中形成广泛的影响力。

四、年轻化表达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尽管主旋律纪录片年轻化表达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首先,年轻化表达可能会引发传统观众群体的质疑,认为这种过于创新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削弱主旋律的严肃性和历史感。其次,创新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虽然能够提高节目的观赏性,但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对部分电视台和制作公司来说可能构成压力。再者,如何在创新与传统之间找到平衡,确保纪录片的核心价值不被模糊,也是创作者面临的重要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播电视编导应加强与技术团队的合作,确保创新手段的合理应用,避免过度娱乐化。同时,创作者应当在形式创新的同时,始终保持主旋律纪录片应有的价值导向,确保其精神内核不发生偏离。通过合理的创新与融合,可以实现纪录片形式的年轻化与价值观的传递相统一。

五、结论

主旋律纪录片的年轻化表达是当前广播电视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可以有效提升纪录片的吸引力和观众参与感。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主旋律纪录片将逐步走向更加多样化、互动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应顺应时代潮流,发挥技术与创意的优势,推动主旋律纪录片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提供更加创新和多元的表达路径。

参考文献

[1]李凌好,徐智鹏.青春题材微纪录片的叙事创新与青春理想书写的主体性建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5,(07):58-61.

[2]金桂娟.以纪录构建泛真实影像社会传播体系——2024 年中国纪录片融合传播研究分析[J].北方传媒研究,2025,(02):21-27.DOI:10.19544/j.cnki.bmyj.2025.0046.

[3]韩莹,郭泽阳.近年来主旋律纪录片的嬗变——基于德弗勒模式的问题发现与解决[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4,(05):14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