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乡镇图书资料室管理现状及规范化建设策略
靖威
山东省临清市烟店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山东临清•252665
引言
文化乃乡村振兴之灵魂。乡镇基层图书资料室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末梢神经与重要节点,肩负着传播农技知识、营造乡村文化风气的使命,亦是支持乡村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这类图书室不仅能为村民供给农业生产技艺、乡村治理方法等实用知识养分,协助他们提升本领、开阔眼界,还能借助多元的文化资源滋养乡风文明,缓解农村地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状况,为乡村的持续发展输送精神滋养。
凭借对乡村文化建设与振兴的重要支撑作用,基层乡镇图书资料室已成为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挖掘其管理优势、深化规范化建设,既是巩固乡村文化根基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乡镇图书资料室服务乡村振兴的核心优势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乡镇图书资料室凭借其独特的基层优势,成为连接知识与村民的关键节点,在文化层面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员扎根基层,服务精准度高
图书资料室的管理人员多为本地村民或村干部,他们熟悉乡村情况、农业周期及村民的实际需求,能够精准识别不同群体(如农户、创业者)的知识缺口,并提供针对性的资料支持。例如,在农忙时节主动推介农技书籍。此外,退休教师、返乡青年、留守妇女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凭借各自专长(如教学经验、新媒体技能、家庭关怀)进一步丰富了服务维度。这些“本土管家”不仅懂政策、知民情,还与村民情感深厚,能有效解答政策咨询和技术疑问,增强了村民的信任感。
2.管理便捷高效,知识获取门槛低
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图书资料室采用了贴合乡村实际的管理方法。在图书分类上,摒弃复杂体系,转而采用“农业技术”、“生活常识”、“儿童读物”、“政策法规”等直观类别,并辅以清晰标识,方便村民快速定位,尤其将高频需求书籍集中陈列,减少了查找困难。在资源优化方面,通过简易的借阅登记和需求反馈机制(手工或基础数字化工具),定期分析热门书籍和村民意见,从而精准采购,确保资源供给与需求同步,避免浪费。
3.服务模式灵活,文化凝聚作用强
图书资料室以村民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有效发挥了文化纽带功能。管理人员通过日常交流、田间走访等方式,动态掌握村民在不同时期(如春耕、农闲、特定群体如返乡青年)的知识需求,实现主动服务和精准推送。同时,依托乡村熟人社会,常态化组织农技讲座、创业分享、儿童读书角、老人读报会等接地气的文化活动,不仅盘活了图书资源,更促进了村民间的交流互动,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有效打通了文化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综上所述,乡镇图书资料室“本土化”和“贴近需求”的运营特色,使其能精准对接乡村文化服务的实际需要,为乡村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基层乡镇图书资料室规范化建设策略构建系统全面、细致入微的管理制度体系
2.1 完善管理制度
借阅制度方面应设定具体借阅时长,如普通图书借阅期为 30 天,允许续借一次且续借期为巧天;同时明确借阅数量限制,根据图书类型及村民需求,规定每人每次最多可借阅 3 至5 本°针对逾期未还情况实施滞纳金制度,例如每逾期一天收取0.元滞纳金以督促按时还书。图书采购制度上应组建由乡镇干部、村民代表及学校教师等人构成图书采购委员会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集村民阅读需求并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状况、文化特色以及各年龄段人群需求制定科学合理采购计划同时定期对采购成效进行评估依据借阅数据和村民反馈及时优化采购方向日常管理制度需科学规划开放时间农忙季节适当缩减开放时长但保障周末及晚间开放时段农闲时期则延长开放时间充分满足村民阅读需求明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定详尽工作流程与考核标准如每日进行图书整理清洁每周开展借阅数据统计分析等对表现优异管理者给予适当奖励以激发工作积极性。
2.2 优化资源配置
着力丰富图书资源品种结构加大文学类、科普类、少儿类等图书采购力度根据不同年龄群体阅读需求合理分配各类图书占比例如可将少儿图书占比提升至 30% 文学类与科普类图书各占 20% 左右农业技术类图书则结合当地实际需求保持在 30% 至 40% 区间同时注重图书时效性与内容质量定期剔除陈旧破损及内容过时书籍及时补充新版图书推进基础设施优化改善阅读环境对空间狭小资料室实施扩建或重新选址配备舒适阅览桌椅充足照明设施及良好通风系统信息化建设方面为资料室配置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接入高速网络系统与县级图书馆及其他文化资源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数字资源实时更新例如借助数字图书馆平台为村民提供电子图书在线阅读、科普视频观看等服务拓宽知识获取途径。
2.3 加强人员培训
建立常态化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机制培训内容涵盖图书分类编目、读者服务规范、信息技术应用等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邀请图书馆学领域专业人士或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开展授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研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方式全面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例如组织为期一周集中培训每日安排3 至4 小时课程包含2 小时理论学习与2 小时实操训练确保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图书分类方法与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鼓励管理人员参与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对取得资格证书人员给予相应奖励与晋升机会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此外建立区域间管理人员交流机制定期组织乡镇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管理做法与成功经验共同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2.4 创新服务模式
积极探索"图书资料室+"多元服务模式例如推行"图书资料室+文化活动"模式结合传统节庆与地方文化特色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诗歌朗诵赛事、民俗文化讲座等活动春节期间可组织"春节民俗文化"专题讲座邀请地方文化学者讲解传统习俗同时推荐相关图书供村民阅读增强文化活动知识性与趣味性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实施"图书资料室+志愿服务"模式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退休教师等社会力量参与图书资料室管理服务协助开展图书整理、阅读推广及儿童课外辅导等工作缓解管理人员不足压力提升服务质量探索"图书资料室+产业发展"模式依据当地农业产业特色与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与实践指导活动如在草莓种植主产区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在图书资料室举办草莓栽培技术专题培训并提供相关图书资料供农民学习将图书资源与地方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三、结论
基层乡镇图书资料室规范化建设对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备关键价值通过健全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人员培训及创新服务模式等综合举措能够有效破解当前基层乡镇图书资料室管理面临的难题全面提升其管理效能与服务质量使其真正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切实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乡村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文化支撑未来发展进程中应持续关注基层乡镇图书资料室建设管理动态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与模式推动乡村文化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敏.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安达市委党校;,2015:228.
[2]朱志刚.建党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4):87-89.
[3]崔春玲.加强文化单位图书资料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8,31(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