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佟娜

长春市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

引言

语文核心素养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其培育需要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多学科融合教学实现知识的关联与能力的迁移。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将语文与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如 “ 古诗 + 美术” 的意境创作、“ 课文 + 科学” 的实验探究,不仅能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缺乏配套的评价体系,传统评价多聚焦语文知识掌握,忽视对学生跨学科能力、思维品质、实践表现的评价,导致融合教学目标模糊、效果难以衡量。深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对规范融合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明确融合教学目标,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与思维品质。评价体系通过明确评价内容与标准,能将抽象的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具体可衡量的指标,如将 “ 文化传承与理解” 细化为 “ 能结合历史学科知识解读课文文化背景” “ 能通过美术创作展现文本文化内涵” ,帮助教师清晰把握融合教学方向,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围绕核心素养培育展开,避免融合教学流于形式。

(二)诊断融合教学问题,优化教学实践

多学科融合教学涉及多学科知识整合、教学活动设计、跨学科能力培养等多个环节,易出现 “ 学科融合生硬” “ 主次不分” “ 能力培养失衡”等问题。评价体系通过对教学过程与学生表现的全面评估,能及时诊断教学中的不足,如通过评价发现 “ 语文与科学融合时,过度侧重科学实验操作,忽视语文表达能力培养” ,帮助教师针对性调整教学方案,优化融合策略,提升融合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全面发展

传统评价方式单一、注重结果,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基于核心素养的融合教学评价体系兼顾过程与结果、知识与能力,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进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可在跨学科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如在 “ 课文 + 手工” 融合活动中,学生的作品与表达均能得到认可,进而激发主动参与融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语文核心素养与跨学科能力的协同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维度

(一)评价内容:聚焦核心素养与跨学科能力

评价内容需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结合多学科融合特点进行设计,避免仅关注单一学科知识。在 “ 语言建构与运用” 维度,评价学生能否在跨学科活动中准确运用语文知识;在 “ 思维发展与提升” 维度,评价学生能否运用跨学科思维分析问题;在 “ 审美鉴赏与创造” 维度,评价学生能否通过多学科形式表达对文本的审美感受;在 “ 文化传承与理解” 维度,评价学生能否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理解文本文化内涵,同时关注学生的跨学科实践能力。

(二)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协同评价

融合教学评价需打破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限,构建 “ 教师 - 学生 - 同伴 - 家长” 多元化评价主体体系。教师负责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表现、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进行专业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反思自身在融合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同伴通过互评促进相互学习,如在小组合作的融合项目中,同伴评价彼此的合作态度、贡献度;家长则结合家庭中的融合学习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实践能力,多主体协同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客观性。

(三)评价方式:兼顾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

评价方式需突破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贯穿融合教学全过程,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如在跨学科讨论中的发言、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学习档案收集学生的成长轨迹;终结性评价聚焦融合教学的整体效果,采用多元化的成果展示形式,而非单一的试卷测试,全面衡量学生在核心素养与跨学科能力方面的发展水平,避免 “ 一考定优劣” 的片面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规范性

结合小学语文各年级核心素养要求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目标,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避免评价的主观性与随意性。评价标准需细化到每个评价维度,如在 “ 跨学科语言表达” 评价中,明确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的具体表现;同时,评价标准需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差异,设置分层评价指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认可,如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参与度与兴趣,对高年级学生侧重能力与思维。

(二)设计适配的评价工具,提升评价可操作性

为确保评价体系落地,需设计适配融合教学特点的评价工具,避免工具复杂难以使用。针对过程性评价,设计 “ 课堂观察记录表” ,记录学生在融合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设计 “ 学习成长档案袋” ,收集学生的融合学习作品、反思记录、同伴评价表等;针对终结性评价,设计 “ 成果评价量表” ,从核心素养、跨学科能力、作品质量等维度对学生的融合学习成果进行打分;同时,利用数字化工具简化评价流程,方便教师、学生、家长随时记录与查看评价信息,提升评价的可操作性。

(三)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推动教学持续优化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改进与学生发展,因此需建立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在每次融合教学活动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肯定进步的同时指出不足,并给出具体改进建议;同时,教师结合整体评价结果反思融合教学方案,如根据学生跨学科思维评价数据,调整教学中的学科融合深度与思维引导方式;定期组织评价结果分析会,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讨论,共同优化评价体系与融合教学实践,形成 “ 评价 - 反馈 -改进” 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评价体系,是推动融合教学高质量发展、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明确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核心维度与构建策略,可让融合教学评价从 “ 模糊化” 走向 “ 规范化” ,从 “ 单一化” 走向 “ 多元化” 。未来,还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发展,持续优化评价体系,让评价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实现更深层次的突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伟.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多学科融合阅读策略研究[J]. 生活教育,2024, (32): 74-76.

[2]怀新婷. 强化小学语文教学多学科融合[J]. 新班主任, 2024, (18):32-33.

[3]余崇洁.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育策略研究[J]. 作家天地, 2024, (17):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