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陈晓沿
和林格尔县第一中学
前言
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而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电子设备为教学信息的呈现与传输提供了方便,为优化教学设计与实时反馈教学成效提供了有利条件。数字赋能初中信息技术为基础,使用信息技术与设备,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创建了现代化、智能化的新教学模式,完成了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改革与创新,拓展教学资源的同时,提升了教学质量[1]。
一、整合教育资源
为了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优化课堂结构,全面整合教育资源,为师生提供便利,提升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依赖个体收集资料,容易费时费力,不能全面覆盖且更新知识,不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诞生改变了这样的局势,教师可以在平台中了解国家最新编制的课程标准、电子教材、教学素材与各种教学案例等。比如,开展“认识互联网”的教学时,传统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师口述,而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可以从中获取互联网的历史演变、当时场景与今后发展的多媒体素材,以图像、视频相互融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意识到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观看数字化的教育素材,不仅能增加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培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降低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减轻其教学压力,节约繁琐工作的实施,使其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与课程辅助教学中。另外,平台中有大量互动工具,应用这些工具不仅可以赋予课堂趣味性,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二、巧用网络系统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锻炼计算机的实践操作。在数字赋能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当下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操作任务,并利用网络发送到学生的计算机窗口,以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其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广一些促进自主探究学习的网站,避免学生注意力被其他内容吸引,如游戏。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根据本节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有关课堂训练,旨在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比如,讲解“Window98 绘图工具”时,教师先为学生演示常规操作步骤,并为其讲解菜单、工具栏、颜料盒等不同区域的使用功能,帮助学生把握基本内容;同时,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制定有关练习,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绘画任务,通过实践操作挖掘其中存在的困惑与难点,以此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三、创建交互平台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交互式平台学习为主,只不过由于后台数据支撑与服务器等因素,学生受访量受限,影响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为此教师放弃了一些网络平台的交流,阻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过云计算的应用可以化解这个问题,不仅能让师生与生生间实现课内外无障碍互动,还能分享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同时设置信息类型、把控访问群体,确保及时应用有效学习信息。初中生有较强的分享欲与表达欲,所以为学生搭建即时互动的交互平台很有必要。在初中信息课程中使用 Group 论坛功能,还能帮助学生体验到云计算的便捷。比如,面对“管理计算机”的教学时,主要内容是学习与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可在新时代下,初中生驾驭计算机的能力早已超越了课程预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如果不正面应对这样的问题,课堂肯定会出现学生不注意听讲、学习效率低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必须要求学生总结对本节课的认识与体会,对教师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建议,然后使用Group 论坛功能完成生生、师生互动与评价。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创建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四、推动思维过渡
在数字时代中,教师需推动学生思维过渡。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容易忽视在现实中使用信息技术化解问题,所以教师需要推动学生在现实中解决问题时完成思维过渡,增加学生与新信息技术的接触频率,如 AI 技术。在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一些编辑内容,围绕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AI 技术搜集并处理信息过程的便捷、快速等特点,指引学生使用智能技术化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其信息思维,积累经验,逐步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另外,创客教育和智能教育的特点一样,在初中信息课堂中使用能凸显创新性,那么在智能技术背景下,教师应增加学生与智能技术的接触,改革教学模式,全面发挥智能教育优势。比如,组织自主探究教学时,教师上课前为学生展示一些计算机内部组成的零件,鼓励学生动手安装,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增加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提升其学习成效。
结论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使用数字技术,可以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经验,而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独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问题解决与摸索的过程,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质量。总之,数字赋能可以创新教学手段,为信息技术课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唐红娟.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J].家长,2024,(34):101-103.
[2]周振德. 减负增效,赋能未来教育发展——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3,(3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