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分析高血压脑卒中临床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

作者

殷晓凤

河北衡水市深州惠民医院 河北衡水 053800

高血压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因为高发病率与高致残率,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焦点关注的问题。由于高血压造成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经常引发神经功能受损以及对应的肢体、语言等能力方面的障碍。这些后遗症不仅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所以,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早期康复干预对改善神经功能、促使功能恢复非常关键。传统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与基础护理,不过单纯药物治疗没办法全面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患者要是缺乏科学的康复训练可能导致恢复缓慢,甚至出现功能障碍固定化的情况。所以,探寻早期、系统、多模式的综合康复方案显得格外重要。综合康复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对其作用进行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 80 例患者分组后各 40 例,观察组 40 例,年龄( 62.35±8.40) 岁、病程(3.72± 1.25)年;对照组 40 例,年龄(61.82± 7.95 )岁、病程( 3.68±1.20 )年,组间可比(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基础护理:常规药物治疗依据患者病情,给予阿司匹林 100mg ,每日口服 1 次;依那普利 5-10mg ,每日口服 1 -2 次;尼莫地平 20-40mg ,每日口服 3 次,持续用药 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添早期综合康复干预:运动疗法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48 小时之后启动,每日上午和下午各开展 1 次,每次时长 30分钟,涵盖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依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顺序,每个关节依次进行屈伸、旋转运动,每个动作重复 10 - 15 次;坐立训练时,先把床头摇高 30 ,待患者没有不适反应后逐渐增加角度,每次坐立时间从 5 分钟起步,逐渐延长;站立训练是在坐立状态稳定后,借助起立床进行站立,从 30 起始,每日增加 10 ,直至站立角度达到 90 ,每次站立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认知训练每日开展1 次,每次 20 分钟,其中有数字记忆训练,向患者展示一组数字,让其记忆并复述;图形识别训练,展示不同图形,让患者指出相同的图形;物品命名训练,向患者展示日常物品的图片,让其说出物品名称。神经功能训练每日进行 1 次,每次 30 分钟,包含 Bobath 技术,借助关键点控制、反射性抑制模式等手法改善患者肢体的肌张力以及运动模式;Brunnstrom技术,依据患者肢体运动所处的阶段,开展相应的诱导训练,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疗程均为 4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及总有效率。

显效:干预 4 周之后,NIHSS 评分降低幅度大于等于 60% ,Barthel 指数提高幅度大于等于 60% ,患者能够独立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有效:NIHSS 评分降低幅度在 30%-59% 之间,Barthel 指数提高幅度在 30% -59% 之间,患者在部分协助下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 SPSS23.0 软件统计进行了 x2 、t 检验, ρP<0.05 则差异有意义。2 结果

2.1NIHSS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

观察组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 1 NIHSS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比较(x± s,分)

2.2 总有效率

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n)%

3 讨论

高血压脑卒中是因长时间高血压致使脑血管破裂或者堵塞,从而造成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病症,患者常常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能力降低等问题。当下临床常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血压、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以及实施基础护理,而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则为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提供了新的途径。

早期综合康复干预中,运动疗法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及时介入,通过被动关节活动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坐立、站立训练逐步增强患者的肢体力量和平衡能力,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认知训练针对脑卒中常见的认知障碍,通过数字记忆、图形识别等训练方式,刺激大脑神经的重塑,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训练运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 技术,根据患者运动阶段的特点,针对性地纠正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恢复。这些康复措施从肢体运动、认知功能等多个方面同时进行干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康复体系[2]。

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干预后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早期综合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运动疗法促进了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增强了肢体的运动控制能力;神经功能训练纠正了异常运动模式,重建了神经传导通路,从而降低了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观察组的Barthel 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该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与神经功能训练提高了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使其能够完成更多的自主活动;认知训练改善了患者的思维和记忆能力,帮助其独立完成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体现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在整体康复效果方面的优势,多维度的康复措施协同作用,全面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能力的提升,为患者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奠定了基础[3-4]。

总结来说,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借助多维度康复措施的协同作用,在改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病情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纪红,许莉莎,宫为大,张凤平,许凤丽.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1):2270-2273.

[2] 王万振,王延超.临床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卒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39(02):139-141.

[3] 胡粒山,冯磊,李心怡,程爱祯,董文苹.探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高血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21):21-24.

[4]马迪.脂溶性β -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静息心率及预后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1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