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黄福贺
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乌兰牧骑
一、引言
群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舞蹈以肢体动作为核心表现手段,兼具艺术性与参与性,能够跨越年龄、性别、职业的界限,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最具普及性和活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价值也愈发凸显。
二、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核心载体
在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形式中,舞蹈以其广泛的参与性和强大的感染力占据核心地位。从城市广场的集体舞、社区的舞蹈展演,到乡村的民俗舞蹈表演,舞蹈几乎渗透到群众文化生活的各个角落。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舞蹈门槛相对较低,无需复杂的设备或专业的理论基础,群众可以通过简单的模仿和练习参与其中,成为群众表达情感、释放压力的直接方式。无论是年轻人喜爱的现代舞、街舞,还是中老年人热衷的广场舞、健身舞,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参与者,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中最活跃的元素。
(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满足途径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舞蹈恰好为满足这一需求提供了有效途径。舞蹈不仅能够带来感官上的愉悦,更能引发情感上的共鸣。通过舞蹈,群众可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赞美。例如,在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群众通过集体舞蹈传递喜悦与团结;在日常文化生活中,舞蹈爱好者通过排练和表演获得成就感与归属感。这种精神层面的满足,是其他娱乐形式难以替代的,也使舞蹈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社会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是群众自我表达、自我教育的方式,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群众舞蹈的普及与发展,能够提升全社会的文化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同时,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与流动,推动城乡文化交流、区域文化互动,为构建和谐文化生态提供有力支撑。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舞蹈以其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特点,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有效手段。
三、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一)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群众舞蹈作为一种精神生活形式,能够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精神生活,给群众带来更好的精神享受。在群众舞蹈中,舞蹈的形式和内容是精神追求的体现。群众舞蹈历史悠久,在古人庆祝节日或纪念日,也会自发组织舞蹈活动,舞蹈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情感上的快乐,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的情感表达产生直接联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现代群众舞蹈具有更丰富的精神内涵,人们在舞蹈中融入了更多的生活内容,这也增强了舞蹈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人们通过舞蹈的具体形式表达精神追求,将精神生活与舞蹈节奏相结合,在诠释生活时突出舞蹈的精神意义。群众舞蹈可以展现人们的精神面貌,通过舞蹈动作,能够将抽象的情感、意志品质等精神内容变得具体化,通过群众舞蹈的艺术文化形式,让更多的人理解和体验精神。在群众舞蹈表现中,这种精神生活的表现特征使群众舞蹈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使人们的生活从物质文化层面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
(二)舞蹈可以发展集体思维
通过学习舞蹈,人们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提高素质,还可以促进集体智力的发展,提高思维水平和能力。简而言之,舞蹈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舞蹈对一个人的协调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人们在练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舞蹈的节奏和动作的记忆,不仅可以进行思维活动,还可以扩展思维,这对人们的大脑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它还可以放松人们的情绪。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和学习,舞蹈给人们带来娱乐,而且在舞蹈中交流经验、表达情感,有效提升群众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群众舞蹈在传承群众文化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国有 5000 多年的舞蹈发展历史,不同背景下的舞蹈发展形势也吸收了不同时代的特点,形成了具有独特时代特色的舞蹈表演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精神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群众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建设,群众舞蹈的体现形式也开始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不同的舞蹈表现形式和舞蹈类型在风格和内容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有时候,即使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由于地域特色和其他民间素质的影响,同类舞蹈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群众舞蹈作为一种新形势下的舞蹈模式,没有太多的专业技能和技术要求,也没有年龄阶层的要求,因此,他能够吸引多数群众积极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热情。群众舞蹈可以帮助群众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因此群众舞蹈在促进群众文化的继承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融入地方文化后,不同类型的群众舞蹈还将吸收当地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实现民族舞蹈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四)舞蹈能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在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人们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少,邻里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冷漠,尤其是单元楼之间的邻里关系。在街道和社区举办的群众舞蹈活动可以为人们提供空间和平台来交流和连接情感。目前,在城市公园、广场和社区中,随处可见的文化活动主要以群众舞蹈的形式进行。例如,东北扭秧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健身操、公园舞剑队伍、广场舞等等,舞蹈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这些独特的群众舞蹈也吸引了周围的居民,让居民能够突破高层建筑的束缚,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在舞蹈动作的交流讨论中建立友好和谐关系,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结语
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满足个体精神需求、促进身心健康上,更体现在凝聚社会力量、传承文化遗产、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多个层面。在新时代,应进一步重视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加大对基层舞蹈活动的支持力度,培养专业的群众舞蹈指导人才,鼓励舞蹈创作的创新与普及,让舞蹈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章淑莲.群众舞蹈对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性[J].科学中国人.2015(21).
[2]唐祺蕾.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J].神州.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