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红枣裂果的气象影响因素和防范策略

作者

王雨薇 郝泽芳 王小梅

山西省石楼县气象局 032500;山西省永和县气象局 041400

红枣是我国特有的果树之一,是极具特色的经济作物,迄今已有3000 多年的种植历史。红枣有着非常高的营养价值,也有着滋阴补肾、开胃健脾等药用价值,即可食用又可入药,市场需求旺盛,对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在红枣种植中,随着果实的成熟,裂果现象频发,不仅会影响红枣外观,也会降低其商品性,对农户造成经济损失。既往研究发现,气象因素是引法红枣裂果现象的重要原因,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尤其是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导致红枣裂果问题愈发凸显。因此,研究引起红枣裂果的气象因素,开展气象灾害预警和防范指导,对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 红枣裂果现象和危害

红枣裂果是指在红枣生长发育的后期阶段,果实表面出现开裂的情况[1]。根据裂果发生的时间和成因,可分为早期裂果和后期裂果。早期裂果主要由日灼引发,通常在每年 8 月中下旬出现,发病的枣果多为早期第一批坐果的果实,开裂部位一般集中在枣果的向阳面。后期裂果则主要出现在红枣的白熟期至上色期,此阶段中若经历长时间干旱,在高温、高蒸腾情况下,果皮会因得不到水分补充而出现细微伤口,若后续突然遭遇降雨,雨露就会从这些伤口渗入果肉,并出现以日灼伤口为中心的膨裂。

裂果后的红枣,往往会因外观受损而失去商品价值,无法进入市场销售。同时,裂果处容易成为病菌侵入的通道,导致果实腐烂变质。这不仅影响红枣的鲜食价值,也会影响到制干加工产品的质量。可见,裂果现象对红枣的加工、运输、销售等整个产业链均会产生不利影响,降低枣农的经济收入,阻碍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红枣裂果的气象影响因素

2.1 降水因素

红枣裂果程度轻重、是否成灾,主要由8 月中旬至 9 月底这 50 天左右的降水状况所决定。从 8月中旬进入白熟期后,若该阶段前期为干旱天气,就会因果实缺水而在果皮表面形成微裂纹,待下雨后,渗入的雨水导致果肉膨胀而出现胀裂。若在白熟期阶段碰到连续降水,雨水在枣果表面的长时间停留以及根部的大量吸水也会造成裂果现象,但和前期干旱相比总体程度较轻,影响也较小。9 月是红枣的脆熟期,特别是进入 9 月中下旬后,随着枣果着色,含糖量迅速增加,这段时间若连续降水会导致裂果腐烂成灾,但若仅仅短时间大雨后迅速转晴,裂果出现几率也会相对较少。

2.2 温度因素

温度对红枣裂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温日灼和昼夜温差上。8 月中下旬仍处于夏季高温时段,太阳辐射强烈,枣果的向阳面会因长期暴露在炽热的阳光下而被灼伤,一旦遇到长时间降雨或夜间凝露,水分就会渗入果肉引起膨胀和裂痕,这也是部分品种早期裂果的常见原因。此外,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情况下,裂果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既往曾有研究发现[2],当8 月份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下、9月份日平均温度在17℃以下时,会显著增加红枣裂果率。

2.3 湿度因素

空气和土壤的湿度都会引起红枣裂果。在红枣生长的后期,若空气湿度过高且持续时间长,会减慢枣果表面的水分蒸发,使果皮因长期湿润、韧性下降而引发裂果。 同样,若前期干旱、后期突然大量灌溉或降雨,土壤中水分含量骤增,枣树根系大量吸水的情况下,也会引起果实的快速膨大和裂果。相关调查显示,相对湿度最小值保持在 80% 以上时,红枣裂果几率显著增加。

2.4 日照因素

红枣生长后期,若日照时间过长且光照强度过大,会加速果实表面水分蒸发,使果皮细胞因缺水而失去弹性。当后续遇到降雨或空气湿度骤增时,果皮难以适应果肉的快速膨胀,即可增加裂果的可能性。 此外,不同时段的日照差异也会产生影响。如夏季正午时分的强光直射,不仅会导致高温日灼,还会使果实表皮细胞老化速度加快、细胞壁变脆。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轻微的水分变化,也可能引发果皮开裂。而适当的散射光或日照时长适中时,果实表皮能保持较好的韧性,裂果概率相对较低。

3 红枣裂果气象灾害防范策略

3.1 建立气象监测与预警体系

气象部门应构建覆盖红枣主产区的气象监测网络,在枣园内合理布设气象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降水、温度、湿度、日照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建立红枣裂果气象预警模型。当监测到可能引发裂果的气象条件时,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乡村广播等多种渠道向枣农发布预警信息,明确告知未来一段时间的气象变化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裂果风险等级,为枣农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争取时间。

3.2 根据气象预报优化田间管理

枣农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短期和中期预报,合理调整红枣田间管理措施。在预计有降雨天气来临前,若前期土壤干旱,可提前进行小水量灌溉,使土壤水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避免降雨后土壤水分急剧变化而引发裂果。当预报将出现持续高温强光天气时,及时采取遮阳措施,如在枣园上方搭建遮阳网,减少阳光对果实的直射,降低高温日灼引发裂果几率。若预报有较大昼夜温差,可在傍晚时分适当对枣园进行喷水,调节园内小气候,缩小昼夜温差,减轻果实表皮的收缩与膨胀差异。

3.3 推广气象适应性栽培技术

农业部门应针对不同区域的气象特点,推广适宜的红枣栽培技术。在降水较多且频繁的地区,采用起垄栽培方式,提高土壤排水性,防止土壤湿度出现剧烈变化;同时,选择早熟品种,使红枣的成熟期避开当地的多雨时段。在高温强日照地区,培育和推广耐高温、耐强光的红枣品种,并合理密植,利用植株间的相互遮挡,减少果实受到的直射光照。在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加强枣园通风管理,通过合理修剪增加园内空气流通,加速果实表面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对果皮韧性的影响。

4 结语

通过分析红枣裂果的气象影响因素,可得知不恰当的降水、温度、湿度、光照都可能会引起红枣裂果现象。为此,气象部门应建立气象监测与预警体系,农业部门应推广气象适应性栽培技术,果农应根据气象预报优化田间管理,以减少红枣裂果几率,促进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丽. 红枣裂果机理、原因与综合防控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6):47,49.

[2]帕提曼·阿布都艾尼,孟凡雪,杨鸿. 红枣裂果的气象指标与防治措施[J]. 农业灾害研究, 2019, 9(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