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教学方法
马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835800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基础知识薄弱
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没有打牢,进入初中后,面对难度加大、知识点增多的数学内容,难以跟上教学进度。例如,在学习初中代数时,需要运用到小学阶段的四则运算、分数、小数等知识,如果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就会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渐成为学困生。
(二)学习兴趣缺乏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部分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多次遇到困难,未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渐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学习兴趣大大降低。缺乏学习兴趣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主动完成作业,进一步加剧学习困难。
(三)学习方法不当
许多数学学困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不懂得理解和运用。他们不善于总结归纳知识点,也不会进行预习和复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难以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
(四)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 “一刀切” 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困生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主要围绕中等及以上学生设计,使得学困生难以跟上,逐渐失去学习信心。此外,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家庭和社会因素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一些学困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辅导,或者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过于严厉或放任不管,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同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如沉迷网络游戏等,也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一)夯实基础,降低起点
针对学困生基础薄弱问题,教师教学中要查漏补缺,找出知识断层并辅导。新课前复习旧知识,如学一元一次方程前复习简易方程和四则运算。教学中适当降低起点,分解复杂知识点,如讲几何证明题先从简单的入手,增强学生信心。
(二)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数学抽象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教师可创设有趣情境,将知识与生活结合,如学百分数创设购物打折情境,学三角形稳定性引导观察生活实例。同时,教师要发现学困生闪光点,及时鼓励,设置合适目标,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三)指导方法,提高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系统性地传授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各个环节中的高效学习方法。例如,在预习阶段,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和标记重难点内容,以便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在听课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和教师的讲解要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在复习环节,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如定期回顾、归纳总结等,以巩固所学内容;在作业完成方面,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地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此外,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审题、细致检查等。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制定班级学习公约、开展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激励和引导。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
(四)分层教学,关注差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科学的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符合其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学困生,应重点夯实其基础知识,确保其能够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对于中等生,则应注重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其在理解和应用上有所提升;对于优等生,则应着重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潜能。在布置作业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得到有效提升。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个别辅导,可以通过课后一对一辅导或组织小组互助学习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逐步提高学习成绩。通过这种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关注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要与学困生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可以通过电话、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进行沟通,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和策略。
教师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多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同时,引导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和辅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
三、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某初中二年级学生张某,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情况较差,数学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下游。经过与张某及其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张某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就比较差,进入初中后,由于数学知识难度增加,更加跟不上教学进度,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
(二)转化措施
针对张某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为其查漏补缺,利用课后时间为他复习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和初中已学的基础知识。在新课教学时,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将知识点分解成小步骤,逐步引导他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多关注张某,经常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当他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他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出租车计费、手机套餐等,让他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师向张某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他做好预习、听课、复习和作业等环节。帮助他建立错题集,让他定期整理和复习错题,找出错误原因,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督促他养成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中,为张某设计适合他的教学内容和作业,让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利用课后时间对他进行个别辅导,针对他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和指导。
教师与张某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张某的学习情况,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和辅导。家长也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为张某营造了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三)转化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张某的数学基础得到了夯实,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上课能够集中注意力,作业完成情况也有了很大改善。在期末考试中,张某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升,从原来的不及格上升到了 70 分以上,学习信心也大大增强。
四、结论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夯实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加强家校合作等,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同时,要关注学困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信心,最终实现转化。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转化方法,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玲.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 对策[J].新课程学习(中),2014,(11):204-205.
[2]曹明银.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 化方法[J].新课程(中旬),201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