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
丁航俊
浙江省义乌市树人中学 322000
摘要: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在该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可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构建科学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创新实践,能有效提升学生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创新思维水平。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成为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其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当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仍存在诸多不足。深入探讨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优化课程内容激发创新思维
1.1整合前沿技术知识
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整合前沿技术知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关键意义。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众多前沿技术不断涌现,如人工智能、物联网、3D打印等。将这些前沿技术知识融入通用技术课程内容,能让学生接触到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科技成果。例如,在讲解产品设计时引入3D打印技术,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这一技术快速将创意转化为实体模型。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能使他们在传统技术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前沿科技进行思考。同时,整合前沿技术知识也能让学生感知到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激发他们对未来技术应用的创新想象。当学生了解到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后,可能会萌生出将其拓展到其他领域,如智能校园、智能交通等的创新想法。
1.2设计开放性课程项目
开放性课程项目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力举措。开放性意味着项目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案,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例如,设计一个校园环保设施的项目。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从能源利用方面,设计太阳能驱动的垃圾回收装置;从材料角度,利用可降解材料制作创意垃圾桶。这种开放性项目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可能性。他们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通用技术知识,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流程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因为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参考。他们会尝试不同的组合和创新方法,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
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创新思考
2.1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对引导学生创新思考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通用技术知识。例如,在讲授机械传动装置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何提高自行车传动效率且降低能量损耗?”这个问题。这就促使学生去思考传统自行车传动装置的原理、结构以及存在的不足。他们会从不同的方面去寻找答案,如研究不同的链条材质、齿轮的形状和尺寸等。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提出新的假设和思路。他们可能会联想到其他机械传动的方式,并尝试将其应用到自行车上,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唯一的,学生在交流各自的解决方案时,又能进一步拓宽思维视野,从他人的想法中汲取创新的元素。
2.2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通用技术课程中的问题。例如,在进行一个桥梁模型制作的项目时,小组成员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有的学生擅长结构设计,能够根据力学原理规划出桥梁的框架;有的学生对材料比较了解,可以挑选合适的材料来构建桥梁。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相互碰撞。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会激发更多的创新思路。比如,在讨论桥梁的外观造型时,一个学生提出了模仿古建筑飞檐的设计,这一想法可能会启发其他成员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桥梁技术相结合。而且,小组合作探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这对于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3.构建科学评价体系鼓励创新实践
3.1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
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对于鼓励学生创新实践至关重要。传统的单一评价指标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或最终作品的成果,而多元化评价指标则涵盖多个方面。除了对知识的考查,还应包括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等。例如,在评价一个学生的通用技术项目作品时,不仅要看作品是否符合基本的技术要求,还要看其中是否包含创新的设计理念。如果一个学生在制作简易机器人的项目中,虽然机器人的功能不是最强大的,但他采用了独特的传感器组合方式来实现特定功能,这就体现了创新思维,应该得到肯定。同时,对于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也不可或缺。如果在小组项目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想法、协调分工,这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3.2注重过程性评价反馈
注重过程性评价反馈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对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过程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整个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最终的结果。在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实践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学生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如何收集资料、提出创意、改进设计等。当发现学生在某个环节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如果学生在创意提出阶段思维比较局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案例或建议,帮助学生拓宽思路。这种过程性评价反馈能够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策略,增强他们的创新信心。而且,过程性评价反馈还能让学生更加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而不是只追求最终的成果。
结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目标。通过优化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等策略,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些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勤诏.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中小学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20:463-465.
[2]张静文.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20(1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