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运河博物馆运营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陈露 刘健(通讯作者、指导老师)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1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扬州需要依靠文化和旅游产业来推动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博物馆的运营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博物馆的建设与运营有助于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豪感,从而推动社会凝聚力与和谐发展。
2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对当地的影响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落户扬州,因其是大运河的关键枢纽和千年文化名城,扬州曾是大运河的重要航运枢纽和商业中心,承载着丰富的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扬州见证了中国大运河的起始和发展、繁盛和衰落。扬州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有利于充分展示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影响,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大运河的重要性和价值。
2.1 提升了扬州的城市知名度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作为展示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其丰富的展品和精心设计的展览,为游客呈现了大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成为了扬州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为提升扬州旅游的知名度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家媒体都曾对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或其中的特色展览进行新闻报道。
2.2 带动了扬州产业经济发展
随着扬州大运河博物馆的逐渐走俏,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仅仅在博物馆内感受到了大运河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带来了增长。2023 年,全市“四季旺游”旅游接待人次达 1.0321 亿,创历史新高。其中,全市 57 家 A 级景区共接待游客 6149.31 万人次,同比增幅达 93.22% ,较 2019 年增长 33.4%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接待量达 421 万人次,线上粉丝数突破 242 万。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所在的三湾景区累计接待游客 705 万人次同比增长 23% 比 2019 年增长 181% 。[2]除此之外,博物馆的建立也为扬州带来了更多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机会。
2.3 丰富了扬州旅游体验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的建立为扬州的旅游体验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魅力。作为扬州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整个体验空间采用全开放式设计,巧妙融合古风元素与二次元美学。通过高科技互动装置,参观者可操纵运河船只破解各段河道的机关谜题。虚实相生的场景艺术再现了"扬一益二"的盛世图景。在这里,既能亲手触摸四方辐辏的奇珍异产,也能开启尘封的典籍秘档,探索神秘的地下粮仓。完成探险后,线上互动平台让游客随时分享这段跨越千年的文化奇遇。
3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的运营问题分析
3.1 招商缺少品牌战略建设
博物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品牌战略,包括品牌形象定位、品牌故事传播和品牌延伸产品开发等。这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的辨识度和吸引力不足。多个项目招标公告显示,从获取招标文件到开标的时间非常紧张,例如非遗展厅改造设计制作服务项目仅有 10 天左右的准备时间。这可能导致投标方在准备投标文件时仓促,影响项目质量。
3.2 宣传方式单一、新颖力不够
博物馆目前主要依赖媒体报道和口碑传播,缺乏系统化和多样化的营销手段。虽然博物馆在一些媒体平台上可能有一定的曝光,但缺乏系统性和多样性的宣传渠道,如社交媒体、网络广告、线下活动等,可能会导致知名度不高,吸引不到足够的访客流量。其次是缺少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曝光率不高。尽管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其合作范围可能仍然局限于某些特定领域或机构,未能形成广泛的跨领域合作网络。再次宣传内容创新不足,新颖力不高
3.3 服务供给与精细化管理的不足
随着游客人数逐渐增加,导览服务覆盖明显不足。 人工讲解难以满足所有需求,导览器数量在高峰时可能短缺或需长时间等待,数字导览(AP
P/小程序)功能或普及度有待提升。高峰客流对安保、保洁、前台、讲解等一线服务人员的数量、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提出极高要求,可能出现服务响应不及时或不够专业的情况。。此外公共休息区域(座椅)相对客流显得不足及信息指引不够清晰的问题。
3.4 客流高峰拥堵与体验下降
节假日、周末门票“一票难求”,预约系统压力巨大。进入博物馆,热门展厅(如“运河上的舟楫”、“因运而生”街肆)在高峰时段过于拥挤,影响观展舒适度、安全性和展品观赏效果。在调研数据中,入口安检、热门展项体验(如沙飞船)、餐饮、洗手间等区域常排长队。大量人流带来的嘈杂声影响沉浸式观展体验,尤其是一些需要安静氛围的展区。
4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的运营问题解决方案
4.1 明确品牌定位,建立并完善项目招商系统
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的独特价值,结合扬州地方特色,明确博物馆的品牌定位,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品牌战略规划,确保品牌发展方向清晰。优化招商流程,简化招商程序和审批环节,提高决策效率,确保项目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推进。
4.2 加强和提升品牌宣传和推广的力度
首先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包括线上媒体、社交媒体、旅游平台、文化活动等,增加博物馆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其次是与其他文化机构、旅游机构、学术机构等合作举办文化活动、主题展览、讲座等,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增加外部资源的整合。再次是设计创意营销活动,吸引目标群体参与,例如文创产品设计比赛、文化体验活动等,提升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和吸引力。
4.3 提升服务品质与智慧化水平
首先大力发展智慧导览, 升级官方 APP/小程序,提供更精准的室内导航、展品深度解读(文字、图片、音频、AR)、客流热力图、服务设施查询、互动游戏等功能。确保馆内 WiFi 稳定高速全覆盖,增加多语种支持。增加高峰时段一线服务人员(特别是安保、保洁、引导员)配置。持续加强服务礼仪、专业知识、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提升服务温度与效率。其次是增加导览器投放与线上资源: 确保高峰时段有充足的导览器可供租赁或免费使用。将部分精品讲解内容制作成高质量的线上音频/视频课程。同时,增设休息设施与优化布局, 在走廊、展厅连接处等空间,因地制宜增设舒适的休息座椅。设立更多安静的休息区。优化馆内外导视标识,做到清晰、简洁、国际化(多语种),重点突出服务设施位置。
4.4 精细化客流管理,提升参观舒适度
利用大数据预测客流高峰,提前部署。打击黄牛倒票行为(如加强身份核验、设置黑名单)。考虑设置一定比例的当日票(如针对本地居民、特殊人群)释放机制。对瞬时容量有限的热门展厅(如沙飞船、街肆)或体验项目,实行二次预约或现场排队取号限流,分散人流。在暑期、黄金周等旺季,考虑延长每日闭馆时间或开设特定主题夜场(需加强安保照明),分流日间客流。优化排队管理: 增加排队引导设施(如围栏、信息屏显示预计等待时间),在排长队区域提供遮阳/避雨设施、饮水点等。
通过智慧化手段优化客流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软硬件水平,在商业配套上突出文化特色并提升便捷性,持续深耕内容创新以保持吸引力,并积极融入区域文旅发展格局,博物馆才能实现从“网红打卡地”向具有持久生命力和深厚影响力的“世界级运河文化殿堂”的跨越式发展。这需要博物馆管理方、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合理科学进行博物馆运营,对扬州的城市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2023 年鉴[M].扬州,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