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职业健康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祁龙
准格尔旗卫生健康委员会
引言:职业健康档案是记录职工健康状况、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病诊治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础性资源。高效、规范、全面的职业健康档案管理,不仅有助于掌握职工健康动态,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而且对于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以其体量巨大、来源多元、处理速度快等典型特征,可有效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快速提取数据价值。因此,深入探索大数据技术在职业健康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统一健康档案数据库,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存储
构建统一的职业健康档案数据库,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和存储,是事业单位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职业健康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石。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数据集中管理和存储,将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管理平台中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和整合,最终形成一个高度集中、规范统一的职业健康档案数据资源库,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共享、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事业单位在实现职业健康档案数据集中管理和存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明确档案数据的采集内容、格式、质量要求等,确保汇聚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 ETL 工具,将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档案数据进行抽取、清洗和转换,并按照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标准,将其加载到集中的数据存储平台中。在存储架构方面,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NoSQL 数据库等大数据技术,搭建可横向扩展、高可用的数据存储集群,以支撑海量档案数据的高效存取和管理。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与权限管理体系,利用数据加密、脱敏、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集中存储的档案数据不会被非法访问、篡改或泄露。在数据集成方面,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和交换,通过接口、消息队列等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流转和同步,将分散在人事管理、社保医保、职业卫生监管等系统中的相关数据汇聚到统一的数据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职业健康数据的全域贯通。基于集中管理和存储的职业健康档案数据,事业单位可以利用大数据查询、检索、分析等工具,实现数据的快速定位、提取和加工,并为各业务部门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和分析模型,赋能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
二、创新远程协同档案管理模式,促进区域信息互联共享
创新远程协同档案管理模式,促进区域信息互联共享,是事业单位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职业健康档案管理效能的重要路径。传统的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往往局限于单一机构内部,难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导致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大数据技术为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新的可能,事业单位可以利用基于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的档案管理平台,实现档案数据的远程采集、存储、调阅和分析,促进区域内职业健康档案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
事业单位可以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的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其分布式数据采集功能,实现对本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用人单位等的档案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同步更新。平台可以为各参与单位提供规范的数据接口和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确保采集的数据质量和一致性。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利用平台的数据共享机制,为各单位提供基于角色和权限的数据访问和使用功能,根据各自的职责和业务需求,便捷地调阅和使用相关档案数据,在确保数据安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
事业单位还可以利用平台嵌入的音视频通讯、即时消息等协同工作工具,搭建起覆盖全区域的远程协同网络,使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能够开展远程工作,打破时空限制,提高管理效率。此外,随着职业健康档案数据的持续积累,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发挥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能力,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全区域的海量档案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知识发现,揭示区域性的职业病发病趋势、高危行业分布等规律特征,并形成直观的可视化报告,为区域内职业病防治政策的制定、资源配置、重点监管等提供精准依据,推动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智能管理的职业健康管理新模式。
三、利用可视化数据展示模式,提高健康档案管理效率
利用可视化数据展示模式,提高健康档案管理效率,是事业单位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举措。传统的职业健康档案管理通常以纸质或电子文本为主,数据展示方式单一,难以直观、全面地呈现档案信息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特征,不利于管理人员快速洞察问题、优化管理策略。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图形渲染能力,能够将海量、复杂、多维的职业健康档案数据转化为清晰、直观、易于理解的可视化图表,为管理者提供全新的档案信息观察视角,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可视化分析平台通常还支持图表间的联动交互,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钻取、切片等操作,快速切换数据视角,多角度观察数据,深入分析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职业健康管理决策提供直观参考。对于一些复杂的统计分析结果,可视化平台还可以提供决策树、关系图、平行坐标等高级展示方式,帮助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直观解读分析结果,抓住关键信息。利用可视化数据展示模式,事业单位可以实现职业健康档案数据的“可视可察、可分可合”,将大数据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可视化图景,让管理者对职业健康状况和规律了如指掌,从而大幅提升
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在职业健康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实践表明,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库,实现集中管理和存储 ; 创新远程协同管理模式,促进信息互联共享 ; 利用可视化数据展示,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事业单位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潜力,推动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迈进。展望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必将迎来更加智慧化、个性化、安全可信的发展新阶段。事业单位应紧跟时代步伐,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联动,深化大数据在职业健康管理各环节的创新应用,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全面的数据支撑和智力保障,为新时代职业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许 丹 . 大 数 据 技 术 在 医 疗 健 康 管 理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J]. 前 卫 ,2024(10):0041-0043.
[2] 马昕 . 大数据技术在职业病健康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J]. 新潮电子 ,2024(2):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