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相约,向阳而生
冼燕冰
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初级中学 526112
一、引言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他们所处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家庭环境较为复杂的成长背景,使得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易滋生。农村初中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肩负着班级管理的重任,还承担着学生心理健康引路人的关键角色。如何在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农村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况
(一)教育资源的局限性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导致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投入严重不足。多数农村初中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没有完善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设备。农村初中班主任往往身兼数职,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工作外,还需应对各种行政事务,这使得他们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难以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例如,许多农村班主任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缺乏科学的识别和干预方法,只能凭借经验进行简单的疏导。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
农村初中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数量众多。这些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孤独、自卑、敏感等心理问题。据调查,部分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占比高达 60% 以上,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难以从父母那里获得有效的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文化环境和家庭教育观念相对落后。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只关注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打骂,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心理创伤。此外,农村初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面对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新事物和新观念,容易产生困惑和迷茫。
(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薄
农村初中学校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学校往往将教学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标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边缘化,甚至被其他学科占用。部分农村初中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只要学生不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就无需过多关注其心理状况,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难以有效开展。
三、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
学校应定期组织农村初中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邀请专业的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师进行授课,帮助班主任系统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能力。同时,鼓励班主任通过自学、参加线上课程等方式,不断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面。例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享会”,让班主任们交流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此外,学校还可以为班主任提供实践机会,组织他们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心和能力。
(二)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心理氛围
农村初中班主任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温暖的集体环境中感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布置教室、设计班级标语、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传递积极乐观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例如,设立“心灵驿站”板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励志名言,互相鼓励和支持;定期开展“班级之星”评选活动,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户外拓展、文艺表演、志愿服务等,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建立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机制
农村初中班主任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全面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学习表现、心理状况等内容。通过日常观察、课堂表现、与学生谈心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跟踪辅导。对于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书信交流等方式,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对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带孩子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在学校给予学生持续的关注和帮助。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小组辅导的形式,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组织小组讨论和活动,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值得一提的是,可引入绘画、沙盘等表达性艺术辅导方法,让学生通过非语言的方式释放内心情绪,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例如,开展绘画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自由创作绘画作品,班主任通过解读作品中的色彩、构图等元素,分析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更新和分析,动态掌握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辅导策略。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农村初中班主任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同时,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如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等。例如,定期举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策略;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学生在校的心理动态,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心理辅导课等,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形成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此外,建立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成长档案,记录家长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定期对家长进行回访和指导,帮助家长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还可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分享会”,邀请在家庭教育中表现优秀的家长分享经验,促进家长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营造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四、结论
在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农村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尽管农村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心理氛围、建立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机制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帮助农村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未来,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大对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继荣 . 浅谈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3,(06):76-78.
[2] 蒲静玉 .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 ,2021,(13):25.
[3] 韩行 .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策略探析 [J]. 新智慧 ,2021,(0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