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谈教育数字化赋能中小学美术教育新发展

作者

谢立强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东良校区 055350

引言

当下时代,数字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各个领域,教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教育数字化成为一股强大的新兴力量,正在深刻改变传统教育的面貌。中小学美术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潜能,优化艺术素养的重要任务。不过,传统中小学美术教育在资源分配,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少局限,很难完全符合学生不断增多的多种化学习需求。在此背景下,教育数字化给中小学美术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它冲破了地域与资源的限制,让优质的美术教育资源得以广泛共享,而且通过更新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给中小学美术教育增添了不少新动力,促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朝着更为开放,更多元,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所以,细致探究教育数字化怎样赋能中小学美术教育,促使中小学美术教育实现新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1 破解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资源供给难题,实现优质资源的普惠共享

传统美术教学里,偏远地区学校缺少专业的美术教具,名家画作临摹范本,美术馆参观机会,所以学生接触到的艺术资源比较少。不过数字化平台搭建起来之后,这种情况就被改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存有几千套美术课程资源,包含国画,油画,版画,设计等,教师可以随时调出高清画作图片,名家创作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意境,或者仔细观察梵高《星空》的笔触变化,VR 虚拟美术馆同样打破了时空限制,学生戴上 VR 设备就能“走进”卢浮宫,故宫博物院,近距离观赏艺术珍品,而且还能借助交互功能拆解画作构图,色彩搭配逻辑。这种“无边界”的资源供给方式,既补足了区域教育资源的差异,又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美术教育。

2 教学空间从实体课堂向虚实融合空间延展

传统美术教育依托单一的实体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技法示范进行临摹学习。数字技术的介入不仅突破了美术课堂的时空限制,更延展了教学场景的边界。实体教学空间与数字虚拟空间的无缝衔接,形成了虚实融合的新型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新型教学空间是以促进协作学习为目的的合作式虚实融合空间。教师为教学课堂配置共享屏幕、数字白板等数字设备,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支持学生实时共享理念观点,提供平等交流平台。新型教学空间是以增强沉浸式体验为目的的交互式虚实融合空间。其突破单一实体教具的限制,将 AR/VR 设备、触控屏幕等智能数字终端嵌入实体课堂,实现人机互动。学生可以借助触控屏幕,模拟不同绘画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借助 AR 技术游览数字博物馆等,提升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探索性。新型教学空间还是以人机协同为目的的智能虚实融合空间,能通过智能学伴、AI 智能导师、智能助手等手段,与教师协同开展教学,既弥补美术教师跨学科知识体系不全的缺陷,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3 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数字化也丰富了中小学美术教育评价体系,由“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传统的美术评价大多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画得像不像”“手工做得精不精致”是主要标准,很难全面考量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思路以及过程性发展。数字化评价工具借助数据化、可视化的手段,使评价更加科学、客观,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 AI 美术评价系统,上传学生的作品后,系统会从色彩搭配、构图是否合理、创意表现力等方面形成量化分析报告,并与同年级学生的平均分做比较,显示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另一方面,数字化平台支持过程性评价,学生可以上传创作草稿、修改情况、设计思路说明,教师能够追踪到学生的创作进程,知晓其思维演变状况,不会“以成败论英雄”。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可以引入学生互评、家长评价,通过不同主体的参与,对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全面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使评价具有了针对性,而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 教师角色从传道授业解惑向创新型教学设计师转型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和监督下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情感体验。数字化教育时代,智慧教室、智能学伴等新型教育技术的开发改变了学习方式和“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角色定位从传道授业解惑向创新型教学设计师转型。一方面,美术教师要具备跨学科课程设计能力和创意思维表现能力,能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学习方案。另一方面,美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数字化教学能力素养,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主动运用在线学习平台、智能评价系统和课堂管理系统等数字工具,通过个性化在线学习平台实现因材施教,定向发放学习任务和教学资源,借助智能评价系统实时监测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还可以依托智能课堂管理系统提高学业管理效率,从而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创新设计和学术研究。

结语

教育数字化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来说是从未有过的改革与发展的契机。教育数字化破解了中小学美术教育资源供给困境,实现了优质美术资源的普惠共享,延展了教学空间,形成虚实结合的新教学环境,给学生带来更丰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教育数字化还推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评价方式的创新,实现了评价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使评价更科学、客观、全面。最重要的是教育数字化促使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创新性教学设计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英梅,《数字化时代下中小学生视觉艺术素养及其评价研究》;《艺术教育》,2017 年第14 期。

[2]王梓璇、李英梅,《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当代美术教育探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 年第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