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
李欣 祁书杰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610160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体育消费水平及来源、结构、动机以及影响消费因素等。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以使得能够更好地引导和促进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同时为学校推动体育发展提供支持。此外还能为其他地区及高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体育经济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消费行为。体育消费不仅仅是单纯的消费体育产品或服务,更是一种投资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因此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就显得十分有必要。然而,目前对于成都大学本科生的体育消费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研究的目的就在于了解和探究成都大学本科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以及其对体育消费的动机和影响因素,以促进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深入理解,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促进身心健康。
一、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水平及来源调查分析
(一)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水平男女对比
不同性别的学生,其生理习惯和生理特征各不相不同,所以势必导致参与体育消费的行为也不尽相同。有28.36%的男性每月体育消费金额在100元以下,而女性有47.27%;花费金额在100-200元的男性有11.45%,女性为4.72%;花费金额在200-300元的男性有4.18%,女性为0.73%;花费金额在300元以上的男性有2.91%,女性为0.36%。就女性而言,她们往往更加注视外表,追求身形的苗条,不要求有明显肌肉。而这种目的通过一些相较于简单的运动也可以达到。比如说跑步、减脂操等,这类运动燃脂快,要求低。她们更多的体育花费是因为课程设置学习的硬性要求,体育消费被动。大学时期的男性正处血气方刚的年龄,更加注重性格的外放。同样是健身塑形,不同于女性的苗条,男性追求的是健硕的身材,以此达到吸引女性的目的。这种行为也意味着投入更多,如在健身后喝蛋白粉或者运动时追求更舒适的运动装备等。他们的体育花费不仅仅是课程需要,更是一种对自己兴趣爱好的投资,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二)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水平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对比
不同专业的学习内容和专业技能的不同,造就了消费行为的差异。体育专业学生平均每月体育消费金额大多集中在100元以上,而非体育专业学生平均每月体育消费金额绝大部分在100元以下,几乎没有人在体育花费上超过200元。体育专业学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体育专业学生有“资本”在体育消费,特别是参与性体育消费中表现自己。而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更多的是爱好,非必须品,可能偶尔的体育消费也可以通过借用别人的器材的方式降低体育消费。再者,大部分人只有将运动技能提升到一定阶段后,才会追求运动器材的好坏。
二、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结构调查分析
(一)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结构男女对比
男女在体育实物型消费、体育参与型消费上差异不大,但是在体育观赏型消费和体育彩票博弈型消费上,男性比女性消费多。说明男性更加具有竞争性和赌博性,他们更能在体育比赛活动中获得竞技的快感,比赛场上的冲突对抗的快感,满足了雄性思维好斗的本能。同时男性更加容易被带入到共同期待某个结果的气氛中。而这一现象也带动了彩票博弈业的发展。不同于男性看到场中的冲突而产生的刺激,女性更加是担心发生冲突,产生伤病,她们更加和善。这也就导致了女性在体育观赏型和体育彩票博弈型的消费较少。
(二)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结构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对比
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实物型消费、体育参与型消费高达100%,这与专业要求密不可分,所有人不可避免的要购买体育装备或参与体育活动。同时也有过半体育专业学生表示在体育观赏上进行花费。这三项都比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率上要高,二者彩票博弈型消费相近。在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中,88.41%和49.32%分别进行了实物型消费和参与型消费,这表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度尚可。
三、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研究
(一)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动机男女对比
男女在体育消费动机中的身心健康、求知考试、明显效应、学业压力、其他相差不大。体育消费动机是为休闲娱乐的,女性比男性多。女性进行体育活动通常选择轻松,能够塑造苗条身材的运动,如跑步、瑜伽等,她们对运动强度或技能水平要求不高,因此在进行体育活动是多以休闲娱乐为目的。体育消费动机是为了社交表现和热爱运动的,男性比女性多。大多男性有好胜耍帅、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进行体育活动时选择运动技能难度高,具有观赏性的体育项目。
(二)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动机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对比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是为了身心健康、明星效应、学业压力、其他因素的比例相差不大。体育消费动机是为了求知考试、社交表现、热爱运动的,体育专业比非体育专业占比人数高。通常读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热爱运动的,他们运动不仅仅是在专业课上,在空闲时间,也常常可以看见他们在体育场上的身影,且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非体育专业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不同,他们进行体育活动更多是为强身健体,休闲娱乐。而体育专业的学生日常生活就是运动,并不以运动作为休闲娱乐方式,这就导致了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是为了休闲娱乐的较少。
四、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中受到诸多要素的影响,体育消费受经济条件限制影响的占比为48.18%,男生中48.26%认为受经济条件限制,女生中48.09%认为受经济条件限制;体育消费受缺乏对体育的兴趣影响的占比为48%,男生中25%是因缺乏对体育的兴趣,女生中66.76%是因为缺乏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消费受课程紧张,闲暇时间不够的影响占比为71.09%,男生中61.81%受课程紧张,闲暇时间不够的影响,女生中81.3%受课程紧张,闲暇时间不够的影响;体育消费受体育设施场地匮乏影响的占比为13.64%,男生中20.14%因体育设施场地匮乏受到影响,女生中13.64%受体育设施场地匮乏的影响;体育消费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占比为38.36%,男生中20.49%受其他因素影响,女生中58.02%受其他因素影响。我将大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其他因素。
个人因素分别为经济和兴趣。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大部分是四川人,经济状况不是很富裕。尤其是现在正处于读书阶段,经济来源绝大部分来源于父母,这就一定程度限制了大学生的消费。在经济方面男女差别不大,但由于男生好动活泼的特性,总的来说男生在体育消费方面应该会比女生稍多些。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需要动机和兴趣所支配,体育活动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对体育产生兴趣,才会产生更多消费。在兴趣方面,男女差异较大。男生大多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喜欢运动、游戏等竞技性项目。女生则内敛文静,喜欢琴棋书画之类文雅的项目。因此男女在体育消费上就拉开了差距。同时因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本身就是热爱运动的,所以体育专业的学生因缺乏对体育的兴趣的原因,限制体育消费的情况较少,其余方面与非体育专业学生情况差不多。而因为成都大学建造大运村的缘故,体育场馆充足。并且在大运会过后场馆对学生免费开放,因此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生体育消费中的体育场地消费较低。
五、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力集中在100元左右,经济来源以父母资助为主。
(2)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结不平衡,物质性消费较高,劳务消费较低。
(3)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动机多种多样,除具有体育功能外的动机,其他动机相对平衡。其中动机为求知考试的比例较高,说明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学业压力大。
(4)成都大学在校本科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较多。个人因素占比近一半,男女经济方面差异不大,但女生明显缺乏对体育的兴趣。
(二)对策
针对结论一,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学校可以在原有免费开放体育场馆的基础上,与一些体育品牌或体育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些优惠的体育产品或服务。第二,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减少学生的体育消费。例如,增加场馆预约制度的名额,使更多学生可以用到体育场馆;对预约了却没有签到的同学给予警告,达到一定次数禁止预约,以防浪费名额的情况出现。第三,对于经济来源以父母资助为主但对体育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首先,完善奖学金体系,对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励。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其次,加强校内外兼职的信息发布机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增加经济收入。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兼职岗位,提高他们的经济来源多元化。
针对结论二,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学校可以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体育消费不仅是购买体育器材,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提高体育技能水平。加强体育教育宣传与推广。成都大学可以通过宣传校园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重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第二,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注重提供多样化的健身课程和比赛项目,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包括个人锻炼、团体活动和竞技比赛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强对非物质性奖励的重视,例如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给予荣誉证书、奖章等,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他们的体育消费满意度。第三,建立健全的体育设施租借制度,提供便捷的器材租借服务,降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门槛。这样,学生可能更愿意投入到体育劳务中。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体育课程和训练,增加劳务消费的比例。
针对结论三,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成都大学可以重新考虑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安排,以适应学生在学业和体育之间的平衡。提供更灵活的体育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而不是大一只能选择一样的课程,同时将课程平均分摊在每一学期,每一星期,使学生学业压力不至于过大,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第二,成都大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压力和体育兴趣,制定合理的体育要求。例如,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或者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作为评估的依据,而非仅仅以考试成绩为主。应选取简单易学有趣的项目,将考试难度降低,做体育项目的引路人,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探索。第三,减少乐健跑的数量,增加质量上的把控,杜绝代跑或者作弊现象。同时采取分期管理制,设置一个时间段,每一周所有人都进行乐健跑,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也避免了最后乐健跑次数累计在一起。
针对结论四,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学校可以提供多种类的体育课程,如瑜伽、舞蹈、普拉提等,以满足女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第二,通过相关的体育活动或比赛,增加体育活动宣传力度,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女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第三,改进传统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使用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方式,增加女性感兴趣的元素,如有趣的比赛、团队活动等。课程设计也可以包括一些普及运动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以提高女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兴趣。第四,最后提供社交平台,女生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定期组织女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举办友谊赛、校内比赛或校际交流活动,增加她们参与体育的机会和积极性。同时,鼓励并提供必要的支持,让女性学生参与到体育社团或俱乐部,培养她们的兴趣和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曾令劼,龚进. 同群效应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影响研究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 (16): 39-41.
[2]庞妍.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研究 [J]. 财经界, 2024, (11): 81-83. DOI:10.19887/j.cnki.cn11-4098/f.2024.11.019.
[3]张倩倩,童莹娟. 社交网络嵌入视角下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J]. 浙江体育科学, 2024, 46 (02): 69-73+112.
[4]邓嘉伟,王雨娜. 大学生体育用品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以赣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 (24): 49-51.
[5]李仕飞.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 (22): 52-54.
作者简介:李欣(1980-),男,博士,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